
大明第一贪官
渝江河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10 总字数:2115217
叶青穿越大明洪武,成为边城县官,只要被老朱下旨处死,就可以回到现代走上人生巅峰。 知县叶青:“臣聚财百万,修建超规格豪宅,以官身从商!”知府叶青:“臣私造甲胄十万,大炮一万!”布政使叶青:“臣打造私人海军,已坐拥百艘铁甲巨舰,随时可以炮轰应天!”看着又一道升官圣旨,叶青人麻了:“朱重八,我都这样了你还不杀?”......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981183733166080.html
第1章:一封求死信,气炸朱元璋!
www.bok360.cc
“官吏考核自评,”
“启奏陛下,臣于洪武三年参加大明首次科考,以举人身份,任雁门县知县一职。”
“臣为官三年,聚财百万,修造豪宅,跻身商道!”
“......”
“臣自觉罪孽深重,便以届满考核之机,上书自首,只求陛下降旨斩首。”
“如陛下觉得臣不配陛下手书圣旨诛杀,口谕也行。”
“能被陛下点名诛杀,臣荣幸之至!”
“言尽于此,臣稽首再拜!”
“落款:罪臣雁门县知县叶青!”
洪武六年,阳春三月。
应天府,皇宫御书房内。
龙案之上,摆放着好几摞半人高的奏折。
这些奏折不论是封面颜色,还是宽窄厚薄,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就连封皮上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
封皮上书:【大明官吏考核自评】。
不错,
这些都是吏部监制,专用于官员考核自评的奏折。
明朝的考核制度分为考察和考满两种。
考察就是对所有的官员进行考察,不限于哪一个官员的具体任期。
考满就是就一个官员而言,在他任职三年、六年、九年的阶段进行考察。
三年考满叫做初考,六年叫做再考,九年叫做通考。
而考核的等级则定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种!
考核为称职,口头夸奖再升职!
考核为平常,挨骂就算完!
考核为不称职,回家种田去!
当然,这还得是没有作奸犯科,没有以权谋私的情况下。
要是捞个百八十两银子,那就只有让人来收尸咯。
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奏折,都是接受考满考核的各地方官员自评。
官员自评是‘考满’的考核手段之一,但占比很低!
按理说,可以出现在龙案上的官员自评,必须得四品及以上才有资格。
但这是自考核制度颁布以来的第一次考满,朱元璋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视。
他对这次考满的重视程度,完全不亚于洪武三年的第一次科考!
原因无他,
这位励志‘驱逐胡虏,恢复华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大明开国皇帝,深知他的大明,完全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
他要让这片废墟再次焕发生机,重回鼎盛华夏!
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一個人是完全不够的,还得靠头顶乌纱帽的全国官吏。
所以,官吏的行政水平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御书房盘龙烛台之下,
身披龙袍的朱元璋,正坐在那里翻看这些官吏的自评。
洪武六年的朱元璋,还不到四十五岁,依然是一个身材魁梧,精力旺盛的中年男子。
可就算精力再好,翻看几百本奏折也难免面露疲惫之色。
但有一本自评奏折,却是让他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真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他是越看越有精神,越看眼里的红血丝就越多。
终于,
他粗暴的合上了这份落款为‘罪臣雁门县知县叶青’的奏折,并尽全力扔出了御书房大门外。
“气死老子了!”
“老子活了这么大半辈子,见过找死的,没见过直接把脑袋伸到咱刀下面的。”
“这是在自首?”
“这分明就是要用自己的脖子,考核咱的刀够不够快!”
“......”
在门外候着的常侍太监,也是被朱元璋突然的暴怒,给吓掉了拂尘。
他可不敢无召就冲进去,只是缓缓弯腰捡拂尘。
就连这动作,都不敢动静大了。
就在常侍太监捡起拂尘之时,也下意识的看向了这份散落地面,随风摇摆的奏折。
他也想看看到底是哪位官吏,竟然有如此通天彻地的本领?
写个自评还能把皇帝老子写出雷霆之怒?
按理说,官吏的自评无非就是夸张派和保守派两种!
夸张派就是对自己的政绩各种满意,用华丽辞藻一通夸耀。
保守派就是看着不吹不贬,实则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人品的夸赞。
但不论是夸张还是保守,都不能让朱元璋如此动怒!
朱元璋是谁?
他可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皇帝!
大风大浪他闯过!
尸山血海他去过!
勾心斗角的朝堂,他也干得过!
他确实冲动易怒且嗜杀,但没点本事的人,还真不能让他发这样的雷霆之怒!
想到这里,常侍太监对这份在门口随风摇摆的奏折,就更加感兴趣了。
但他不敢,
满足好奇心还是没有活着重要!
“来人!”
“宣亲军都尉府都指挥使毛骧!”
听着这隔着一面墙都让人耳膜打鼓的龙吼,常侍太监都不敢进去领旨,在门口应了一声就叫人去。
很快,
一位身披亲军金甲,目光犀利如剑的将军,走进了御书房。
“你亲自去一趟雁门县。”
“赐死雁门知县叶青,凌迟处死,给咱刮碎了!”
“一定要给咱刮得碎碎的!”
“看着干嘛?”
“还不快去?”
在门外候着的常侍太监,被吓的浑身一紧。
真就是每说一个字,就拍一次桌子!
“臣领旨!”
毛骧行礼一拜之后,也赶紧跑出了门。
但他也在路过这份依旧随风摇摆的奏折之时,稍稍的停顿了一下。
很明显,
他也想看看这个叶青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写个自评还能把自己写成凌迟处死的结局?
但他也不敢,只有赶紧收拾行李出发办事。
第2章:马皇后揍老朱,合情又合理!
www.bok360.cc
毛骧的背影早已消失在常侍太监的视野之中,但朱元璋的火气却是迟迟消不下去。
御书房内,
朱元璋叉着腰走来走去的怒骂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别人不是夸自己政绩好,就是夸自己人品好。”
“这倒好,居然借着考核自评奏折举报自己,还一心求死?”
“好!”
“简直是太好了!”
朱元璋气得鼻孔出气如牛,
他每次余光扫过依然在外随风摇摆的奏折,眼里的杀气都锋利如刀。
要知道这可是自洪武三年开科取士以来,朱元璋的第一次考满。
他都不辞辛苦的亲力亲为,却没想到有人上赶着求死。
竟然敢把自评写成自我举报信?
这是什么?
这是在找死,也是在挑衅!
纯粹的不给他面子!
真要是良心发现想要自首,找上级知府不行?
非要在这时候打他的脸?
实在是千刀万剐都郁气难消啊!
“没长眼睛是不?”
“还不得把这脏眼睛的东西,拿出去给咱烧了!”
朱元璋看着那依旧在外随风摇摆的奏折,就气得没办法继续工作。
常侍太监话都不敢搭一句,捡起来就往外面跑。
也就在常侍太监抱着奏折跑出去之后,就看到一位端着莲子银耳羹的中年妇女迎面而来。
遇到这位风韵依旧且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不管多么着急的事,都得让到边上站着等她先走。
不仅如此,还得恭敬行礼:“奴婢拜见皇后娘娘!”
马皇后见她家朱重八的身边人如此着急忙慌,还额头直冒冷汗,也是停下来问道:“陛下又生气了?”
常侍太监暗自夸赞,要不怎么说是最了解朱元璋的人呢?
“回禀皇后娘娘,陛下正发着大火呢!”
“因为......”
一通解释之后,马皇后也满眼好奇的看着太监手里的奏折。
她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
她也想知道,到底是哪个官员竟有如此惊天文采,写个自评还能把她家重八写出个雷霆之怒?
不仅如此,还把自己写成了千刀万剐的结局?
别人不敢看,他马秀英可是一個大写的敢!
她直接把银耳莲子羹给太监拿着,自己则一下子就拿过了奏折。
快速浏览之后,她也是震惊无比。
但她却没有像朱元璋一样,直接就怒气上头。
她在思考,
思考这位落款为‘罪臣雁门县知县叶青’的边关七品县官,为什么会借着考满之机如此找死!
“聚财百万?”
“还真是敢写啊!”
“别人是使劲夸自己的政绩,他是吹自己聚财数额不打草稿?”
“朝廷一年的税收也才几百万两,他一个边关小县就能三年聚财百万?”
“不对,这奏折有问题!”
想到这里,
马皇后就拿着奏折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向御书房而去。
“重八!”
“重八,你没看出来这奏折有问题吗?”
御书房内,
朱元璋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看其他官员的自评,却看到马皇后又把这份气死人的奏折,拿到了他的面前。
他好不容易降下来的火气,一下子就又上头了。
朱元璋大声道:“你这婆娘怎么回事?”
“不在你乾清宫待着,你跑御书房来干嘛?”
“还有,这玩意儿你怎么又给咱拿回来了?”
“拿去你小厨房给咱烧了,别拿这里来脏咱的眼睛!”
“......”
朱元璋昂首挺胸,真就是一副严夫训娇妻的样子,看得在边上捧着莲子银耳羹的太监是一愣一愣的。
不得了不得了!
他家皇帝老子居然支棱起来了?
今天的太阳可没从西边出来啊!
也就在太监暗自惊讶之时,便迎来了马皇后一个暗示的眼神。
马皇后的这个眼神,他可就太懂了。
常侍太监放下莲子银耳羹之后,就退着出了门,并屏退了在御书房外当值的所有人。
也就在常侍太监刚刚转角之时,立马就听到了朱元璋的哀嚎。
“哎呦哇!”
“伱这婆娘,老子的耳朵!”
“这里是御书房,不是你的乾清宫!”
“......”
听着这样的声音,常侍太监只是习以为常的摇头一笑。
他看了看太阳,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太阳是绝对不会从西边出来的!
御书房内,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揉着耳朵的同时,还横眉冷眼的认真看奏折。
“看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没?”
边上的马皇后在温柔质问的同时,又恢复了贤惠妻子的样子,正在为他吹凉莲子银耳羹。
当然,也不会吹太凉,有温度而不烫嘴就行。
朱元璋瞪着这气死人的自评奏折,是怎么也看不出来问题在哪里。
他只知道,因为这份奏折,他又被马秀英这婆娘给揍了。
这笔账得算在这自称罪臣的叶青头上!
“哪里有问题啊?”
“平时不自首,非要在考满自评之时自首?”
“这不是想死的同时,还要打咱的脸吗?”
马皇后听后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把温度刚好的莲子银耳羹,塞在了她家重八的手上。
朱元璋看了看这熟悉的配方,也是一脸的嫌弃。
“妹子啊!”
“这东西虽好,也不能隔三差五的就来一盅吧!”
马皇后只是眉心那么一皱,朱元璋立马就开始往嘴里塞了起来。
不管是真好吃还是味同嚼蜡,往嘴里塞就对了。
马皇后只是叹了口气道:“你看看你,气大如牛,眼睛赤红,就需要多吃这个。”
说着,马皇后就指着奏折中‘聚财百万’四个字道:“雁门县是个什么地方?”
“是雁门关的所在,是兵家重镇,比得上富庶江南?”
“再说了,现在的江南之地也没多富庶,还处于致力于恢复民生的阶段。”
“就那地方当三年知县,就能聚财百万?”
“他就是把城里的男女老少全拉去上秤,按熊掌的价格卖了,也卖不了这么些钱啊!”
朱元璋一听,立马就放下已经喝大半的莲子银耳羹。
他拿起这份奏折瞪大眼睛一看,立马就发现了不对。
朱元璋满眼震惊道:“是啊!”
“他得多大的本事,才能在那种地方弄到百万雪花银?”
第3章:臣妾不参政,重八你自己悟!
www.bok360.cc
“妹子,”
“你的意思是,这个雁门知县叶青,在自己的考核自评上写这么些糟心事,并不是真的自首求死?”
“他是别有用心?”
马皇后只是欣慰一笑道:“事关朝政,臣妾不便多言。”
马皇后的这句话,朱元璋是完全明白的。
后宫不得干政六个字,是大明立国就有的规矩。
马皇后身为后宫之主,自然是要做出表率。
可她虽然不干预政事,但她却要督促她家重八不得犯错。
很明显,这就是在暗示他朱元璋把这份看似找死的自评奏折,往朝政方面去想。
朱元璋何许人也?
他就是一个冲动就无脑,可一旦冷静下来,就聪明得让人害怕的主!
再加上一個细心的马皇后在旁边提点,他还不一点就通?
“咱明白了!”
“他是想用这个方法,引起咱的注意!”
“他一个边关七品县官,无法直达天听,只有用这种办法引起咱的注意。”
“这些奏折最先去的可不是咱的御书房,咱也不是第一个看的人!”
“最先去的地方是中书省,第一个看的人是胡惟庸!”
“......”
马皇后听到朱元璋的分析之后,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当前朝局可以说是暗流汹涌,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
而且淮西集团的优势还越来越明显,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
但淮西勋贵们却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可以说是到处抢地盘,巴不得所有大明地方官都是他们的人。
原因无他,
被他们笼络的大明地方官越多,相权在皇权面前就更说得上话。
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地方官都已经明里暗里的,加入了淮西阵营。
不论是本身就有爱财之心,还是惧怕权贵,他们都只有加入。
在这种情况下还敢拒绝淮西橄榄枝的人,必定就是一片丹心昭日月的人。
与此同时,也是他朱元璋真正该拉拢重用的人!
而这位远在边关的七品县官,很有可能就是这么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地方官!
他想要直达天听,可上面却有知州、知府、布政使,以及无法跨过的中书省宰相!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要直达天听,办法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铤而走险’!
一个拒绝淮西橄榄枝的人,借着考满之机,写这种激怒他朱元璋的奏折,中书省必定不会扣留。
不仅不会扣留,还会原封不动的送到御书房,生怕他朱元璋看不到。
如此一来,直达天听的目的就做到了。
至于最终结果,就看他朱元璋的心情了。
很大可能会火气上头,如他所愿,直接赐死!
当然,
也有可能考虑到这一层意思,主动派人去找叶青询问情况!
想到这里,朱元璋立马就抓住了马皇后的手。
这一刻的朱元璋,只觉得这只四十一岁的手,就是天下最嫩的手,宝贝得不得了。
朱元璋紧握马皇后的手,笑着说道:“还是咱家妹子细心,咱差点就铸成大错,错杀良臣了。”
马皇后也是突然少女羞泛滥,一把抽出自己的手道:
“你最大的好,就是听劝。”
“不管是不是忠臣贤良,先去调查一番再做决定总是好的。”
说着,马皇后又看着朱元璋,语重心长道:“重八,你要记住了。”
“大明立国也不过六年,你的皇位还没有完全稳当。”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你掌握着世人的生杀大权,但也千万不能滥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趋炎附势的小人很多,但忠臣贤能也不少。”
“小人要用,但忠臣才是你要拉拢的对象!”
对于马皇后的‘敦敦教诲’,朱元璋还是很受用的。
他点了点头:“咱听妹子的,咱这就派人去暗查。”
“宣亲军都尉府都指挥使毛......”
马皇后的眼里,
正在下令的朱元璋,直接把自己吓得呆在了那里。
“重八,伱怎么了?”
“别不是已经派毛骧去杀人了吧!”
朱元璋只是缓缓转头看着马皇后,有些心虚的点了点头。
他的妹子就是懂他呀!
下一瞬,常备在某个角落的鸡毛掸子,就出现在了马皇后的手里。
“哎哟哇!”
“你这婆娘,怎么跟个母夜叉似的?”
“他还没走远,来得及,来得及啊!”
“......”
下午,
应天城金川门外官道上,
富商夫妇打扮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在一众镖师打扮的护卫陪同下,追上了毛骧等人。
就这样,他们拉着好几大车货物,踏上了去雁门县的官道。
对于朱元璋他们的突然驾到,毛骧也很是好奇。
说好的让他直接去赐死就完事,怎么又要亲自带队去暗查呢?
但转念一想,他又立马想通了!
朱元璋说一套做一套,早就已经不足为奇了!
指不定就是为了演给胡惟庸他们看的呢?
想到这里,
头前开道的毛骧也就不再多想,只是安心赶路。
其实,朱元璋和马皇后亲自去雁门县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毛骧想的那么复杂!
本来朱元璋是想写封密旨,让毛骧密查就完事的。
但马皇后却想出来旅游了!
大明开国六年,他们两口子就分工苦干了六年,愣是没有放过一天假。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沿着徐达当年北伐的路线走一走,看一看北方百姓的疾苦。
既亲身考察了北地民生,又调查了叶青上书求死的真相,还顺便出来散了心。
最主要是的,她很多时候都可以从旁提醒朱元璋,以免错杀良臣!
至于朝中事务,直接交给实际上的大明副皇帝朱标就成!
近一个月后,
雁门县界碑前,
头前开道的毛骧,突然就一下子勒停了胯下黑马。
而他的身后,
不论是拉着贵重货物的马车,还是载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豪华马车,也都先后跟着来了个急刹车!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98118373316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