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隐惊天

云隐惊天

凡尘古月 著

类别:武侠仙侠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1912106

一名东洲少年因缘入道,他视天地万物皆有灵,仙凡俗人皆平等;只是仙道亦恶,他一路虔诚修行之道,历经艰辛万难,多次差点道消命陨! 然天道万难亦留一线生机,他经历人界爱恨情仇,亦在灵界与万族相争。 他一路坚持本心未为外物所羁绊,最终踏上仙界成就仙尊之位。【书友群已经开通,群号:927131982,各位书友请加群,对本书多提建议! 】


https://www.bok360.cc/book/1893032621523988480.html


第一章 问道

www.bok360.cc 

    东洲之地土地广袤,东南方靠近无尽海,西北方向则是巍峨的雪山。东洲之地境内地形奇特,不仅有广袤土地肥沃的平原,有人迹罕至的莽荒深林,也有气候寒冷的极地。

    不过东洲之地大部分地方都是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这样也让东洲之地各类物产非常丰富。

    东洲一处人迹罕至的蛮荒森林边缘,有一条河流宛如九天银河蜿蜒穿过云雾缠绕、奇峰耸立的群山,流经鲁、齐、楚、晋之后,再经吴越百山之地,这条河流被称为玉龙河,最后玉龙河流入东南面哪无尽海。

    玉龙河不论暴雨季节还是少雨的冬季,玉龙河水位宛如沉睡的巨龙,鲜有洪水泛滥!

    对于玉龙河这等奇事,也有好事者想到玉龙河源头去看个究竟,只是玉龙河上游是奇峰耸立、山高林密的十万群山之中,好事者也曾多次组队进入玉龙山脉探秘,只是一般人进入玉龙山脉后就被奇峰断崖、瘴气迷雾阻挡去路,因此探秘者也失去探秘的兴趣。

    玉龙山麓的边缘有个名叫河口的小城,离河口小城几十里外有座小山头名为鸡鸣山,山不高也就仅仅数百丈之高。

    山虽不高,但鸡鸣山清幽静怡,林木茂密,清澈的山泉穿行其间仿如世外桃源!山上建有一座道观,道观依山傍水而建,道观由一间正殿和左右偏殿组成。道观虽老旧也不大,却古朴自然,颇有几分美感。

    道观正殿后面就是几间瓦房和一个院子,院子里有几株参天古树,古树枝繁叶茂将院子上空大半部分遮蔽的严严实实。

    现在已近黄昏、日落西山之时,天边的晚霞穿过院子几株大树枝叶间的缝隙,让院子之内的地面斑驳陆离显得别样的奇异。院子虽不算大不过收拾的很干净。

    院子中石桌上放着一个茶壶两个杯子,石桌边有一个竹椅子,坐着一个须发全白的老道士,老道士手中拿着一本古色古香的的书籍,书籍由于长时间的翻阅显得更破旧了!

    老道士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中的内容,时而皱眉时而摇头。

    也许是也看累了,也许是感觉到天色渐晚,老道士轻叹了口气合起手中的书籍,转过身看着离他在不远处一个年纪才七八岁的小道士。

    这名小道士正在呀呀的背诵着一本道家典籍,一脸的虔诚!不过仿佛感受到老道士看过来的目光,便停下背诵转身子用那灵性的目光看着老道士。

    也许是背诵道家典籍中想到什么疑问,小道士起身走到老道士面前用稚嫩的声音问到:“师傅,何谓道!”

    老道士听到后想了想后说道:“道,乃天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所见所闻皆为道!”

    小道士听后是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到:“师傅,您说所见所闻皆为道,哪典籍中怎又说道可道、非恒道呢?难道天道亦非恒道?如师傅刚才所说万物皆道,哪师傅为何又为悟道而烦恼?”

    老道士听后竟然有些窘迫正想如何回答。

    小道士接着又问道:“师傅,您每天看着这本长生经,是不是在悟长生之道?”

    老道士用手摸了摸小道士的头黯然地说道:“师傅愚钝,是悟不了这个长生之道了!天道往复,又何来长生之道,如果真有长生之道,哪应是逆天道而行!”

    “逆天道而行?”小道士听后有些迷惑的问道。

    老道士没有再继续回到小道士的问话,而是问到:“济宁,上次俞先生教你的连山易修习的如何了?”

    小道士听到老道士的问话,有些惭愧的低头回到:“俞先生说连山易成则学达性天,连山易包罗象、数、理学,徒儿都未能窥其之根本,徒儿愚昧!徒儿相信勤能补拙,日后会更努力研习,早日窥得连山易中的象、数、理之术!”

    老道士怜爱的看着小道士,想起当时一代奇人宁枫洲!心中暗叹都说将门虎子,果不其然小小年纪的悟性已有其父之风!

    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道:“连山易能成者皆为大智慧者,你已经很不错了,能短短时间就将这本晦涩难懂背下来!师傅相信你假以时日,定能窥得其真谛!”

    老道士看着聪慧的弟子思绪万千,心中暗叹自己当年一番好意竟然铸成大错,让宁家被灭族。虽铸成大错,后来与俞先生用尽脑汁历经千辛万苦才将他襁褓中救出,让他的血脉得以留下,也算是对他的交代!

    小道士见到师傅突然发呆,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哪里出错了,不过老道士随即就反应过来了,吩咐小道士去生火烧水准备晚饭!

    看着小道士的背影恍惚间仿佛看到当年桀骜不驯一代奇才宁枫洲的身影!

    一个少年成名,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古典籍纠正其错,十岁饱读六经,十二岁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十六岁应试及第,此成就成为鲁国前无古人后为来者。因少年成名、恃才傲物。在朝中特立独行,未将朝中百官看着眼里,最后也祸及自身。

    其中《檄昭和王之文》是他盛极而衰的转折点。鲁国盛行搏击之术。

    一日,鲁国太子门客与昭和王子门客比搏击之技!宁枫洲在众人怂恿下写了一篇《檄昭和王之文》为太子助兴,因言辞犀利此文被多人留存,最终此文传到了鲁国国君手中。鲁国国君认为此文中内容是对皇族权威地蔑视,以及是在挑拨离间皇子之间之情感!因此将宁枫洲降职后逐出鲁国都城洛都。

    而逐出都城的宁枫洲并未收起其傲气,因其恃才傲物之性格与同僚相处不睦,后遭遇其他同僚官员诬告他贪没粮饷之事,宁枫洲的仕途至此终结。

    获罪出狱后的宁枫洲对官场了无兴趣,甚至视为畏途,后来朝廷虽查明其并未贪没,鲁国君主想到少年成名的宁枫洲也算是鲁国奇才,也想恢复他的旧职。

    然少年成名的宁枫洲何曾受过如此打击,这个打击让其身心俱疲、心灰意冷,于是也谢绝了再归仕途。

    回归平淡后,依仗祖上传承的家业,让他终日沉迷于吟诗作画声色犬马!

    老道士遥想当时的一次偶然时机,让大家相识相知。

    后常常一起对坐饮畅谈古今,自己和俞清源虽比宁枫洲年纪大许多,但是自己和俞清源都对这个年轻的书生的敏捷才思敬佩有加,桀骜不驯的宁枫洲亦也对二人才识也颇为佩服。

    渐渐地宁枫洲与自己和俞清源成为忘年之交!

    老道士想起当时几人对饮之时,宁枫洲看着杯中青梅酒随口而成之诗,口中轻轻的念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凡尘俗世,亦可忘却!世间惟君,忧思难忘!”

    自己和俞清源欣赏他的才华,做了一件成人之美之事,然最后却为他带来杀身灭族之祸!

    老道士的思绪还在回想当年,这时小道士过来提醒他热水已经烧好,老道士才将心情平复,道家虽有过午不食的习惯,不过济宁年纪还小,他便起身去为济宁做晚饭去了!

    晚饭很简单,仅仅就是些青菜豆腐加白米饭,小济宁低着头吃的很香甜,老道士自己就喝这一杯清茶。

    小济宁仿佛想到了什么,乖巧的对这老道士说道:“师傅,您去修炼长生经吧,等下我会收拾干净的!”

    老道士看着小济宁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点了点头,心中想到在这山野中长大亦非坏事,少了世俗金钱名气所带来的恶俗,这样让他的心境平和!只是在此险恶俗世生活呢?与世不争,一心为善之人能被这个世界所容?

    心中不禁有了些担心,当自己离开他之后,他又将如何生活呢?

    心中暗叹一声后,走到院子一棵树下盘地而坐开始修炼《长生决》,随着体内之真气按长生决行气要诀运行着,一个周天又一个周天……

    天边露出一丝鱼白,老道士缓缓睁开眼睛停下修炼,轻轻的呼出一口浊气。只是他脸色有些落寞,修炼这个功法算算时间已经差不多十年了,但是却依然毫无进展。

    当年俞清源送自己书的时候,曾经提过修炼此功法需要缘!而他自己得到此书多年并未得到这个缘,才将这本奇书送给他,看看是否有这个缘!

    俞清源说过修炼这个长生诀有成的话,体内会感受到一种别样之气,这个气和一般修炼出来的道家真气不同,好像说这个气仿佛叫灵力,当体内感应到灵力后算是进入了长生诀修炼之门。

    想到这些,老道士心中暗叹到!


第二章 玉龙河

www.bok360.cc 

    鸡鸣山几十里外的河口小城是玉龙河的起点位,玉龙河顺着山边环绕小城流过,河口小城在过去是一个偏僻不知名的小村镇,原名也不叫河口。由于玉龙山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玉龙山麓植被茂盛,非常适合药材的生长。

    小镇附近的村夫山人经常能从玉龙山麓中采到珍贵药材,这些珍贵药材偶尔也让外地经过客商得到,且由于药材品种繁多,渐渐地让这这个小村镇闻名遐迩,也就吸引各地经营药材的客商。

    又有前人在玉龙山麓深处中找到一种茶树,发现此茶口味鲜爽甘醇、清香朴鼻,泡出茶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其中一群好茶者喝过此茶后,纷纷觉得此茶中蕴含独特灵气乃是茶中珍品!

    这种茶被誉为玉龙雪茶而闻名东洲之地,因此附近的村夫山人纷纷大量种植,也成为附近村夫山人重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到玉龙山麓闯荡的人渐渐增多,而这个小镇码头渐渐成为玉龙山麓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水路交通要道,大山里各类珍贵的山珍一般都是通过小城的码头,通过船只运往各地。

    也许是玉龙河上许多渔船、轮渡都停泊在这里,后来大家都慢慢习惯叫河口,而小镇的原名却让大家慢慢遗忘。

    随着岁月流逝,小镇也慢慢发展成现在人口接近二十万的繁荣小城。

    外地大量涌入河口小城的商户和其他到玉龙山脉淘金的人员,许多人也就在这里安定下来,小城里药铺、铁器铺、饭馆、客栈、茶馆各种店铺齐全,甚至在鲁国大名鼎鼎的几家镖行都在河口小城里有分号,现在河口城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城,人口也达到了数十万之众。

    河口小城人口和规模虽然不能和鲁国其他大城市相比,但是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不说那些长在大山里的名贵药材和其他地方少见的山珍野味,就单单河口的特产玉龙雪茶就声名远播。随着河口小城的名声远播。鲁国为不让税赋流失,于是将这个小镇改为河口城,并派来官员对河口城进行管理。

    鸡鸣山道观正殿后面的一个院子中,现在虽烈日当空,不过阳光被高大的枝叶挡住了显得有些阴凉。

    院子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道士在练拳,一套拳打得呼呼有声,一套拳打下来小道士面不改色气不喘,接着又拿出一柄木剑在练剑。

    旁边有一个须发全白的老道士靠在椅子上看着一本书,边上一个小桌上放了一碗炒熟的黄豆和一杯茶。也许是看乏了,老道士将书盖了起来,他抬头看到练剑的小道士眼里充满慈祥。

    老道士从碗里抓了几颗黄豆,突然这几个黄豆夹杂着呼呼声朝小道士的几个穴位击去,小道士见暗器攻来,不慌不忙快速挥舞起木剑,“叮叮当当”几个黄豆竟然都被小道士挡住了。

    老道士见到这几颗黄豆都被挡住,面露期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济宁,已经练这么久了,休息一下,等下收拾一下和师傅一起去找俞先生去!”

    小道士听到后有些兴奋,清脆的应声到。

    天边落日的余晖映衬在江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辉,江面上漂浮着一叶叶小舟,船上的人有的在撒网打鱼。在江边的山道上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赶路。也许是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程。二人脸上都微微出汗,叫济宁的小道士拿出水壶递给老道士说道:“师傅,喝点水休息一下。”

    老道士摆了摆手继续前行,小道士见老道士不喝,便自己起开盖子“咕嘟咕嘟”的大口的喝了几口,回头见老道士已经走远赶紧追了上去。

    没过多久一个小村落出现在他们眼前,杂列几栋石头堆砌的房屋,小村落依山而居。

    现在已经是黄昏十分,几栋石头房子炊烟袅袅,偶尔的鸡鸣狗吠声打破了村落的宁静。村落边一条小河流过,河流边上层层叠叠的耕地,加周边长满高大树木、竹林,让这个村落显得有些特别。

    在小村落山边竹林下,坐落着一栋白墙黒瓦的建筑。与周边石头堆砌额房子相比,有些鹤立鸡群。

    老道士和小道士对此地颇是熟悉,来到房前便推门而入,进去后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花园,不过满园花草,阵阵花香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震。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道长怎有雅兴跑到我这个穷乡僻壤之地!”

    接着一个身穿灰衣须发花白老翁出现在他们面前,老翁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岁月留下的痕迹并不能掩盖他的英气。

    老道士听后微笑的说道:“最近几个问题一直困扰老道,便想找俞先生来解惑来了。”

    这位俞老先生听后,仔细的看了老道士几眼点了点头,便领着他们二人进了客厅,客厅内的桌子上摆着的饭菜还冒着热气,三副碗筷已经摆好,俞先生仿佛早就知道他们会来到。

    老道士见到后有些惊叹说道:“俞先生对归藏真经的感悟更加透彻了!”

    俞先生笑到:“今日午间碰到怪事,我在花园小恬一会,看到地面突起一阵怪风。如此怪事便卜一卦。归藏经曰地为坤风为巽,得到升卦。午时之卦,初爻动,变泰卦,互见震兑。震为足兑为口,知有人今日找我询事,而附近与我有交情之人就是你我。故知老道今日来找。”

    老道士听到后作揖表示佩服,俞先生转身拿出一壶酒,给老道士和自己斟上,老道士也不客气招呼起小道士吃了起来。

    深夜时分,老道士安排小道士休息后走进俞先生的客厅。

    看到俞先生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老道士进入客厅坐定后,脸上有些落寞轻声的说道:“从先生这里得到哪本书已经十数年,还是参透不了,看来我的大限将至。看来今生是与仙道无缘了!”

    俞先生微笑的说道:“何为仙道!如你我这等凡人都能遁入仙道,哪仙道也就是凡道了,道友何必介怀!”

    老道士点了点头:“今日我来,主要还是为了我哪劣徒,在我撒手人寰后,望俞先生能为他讨了生计!”

    俞先生微笑的说道:“你的徒儿与你我等不同,绝非池中之物,他的前程仿如迷雾,非我之能所能窥得,他会比你我走的远!”

    老道士有些讶异不过也就没在出声了,接着二人低声的讨论着什么,一直谈到天色渐亮才各自回房休息。

    天蒙蒙亮,公鸡的打鸣声响彻小村落,没过多久村落里便炊烟袅袅了。小道士也起来到花园院子的天井里打水烧水煮粥忙开了。

    小道士知道他们昨天休息的很晚,也没打扰他们,煮好粥后自己先吃了起来。

    吃完收拾完碗筷,便四处溜达,行至俞先生的书房,看到书房的门开着,瞅见桌台上洒落着几张黄纸,黄纸上面勾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笔画,文字是用红朱砂写的,不知是什么文字,反复揣摩,仍不知究竟。一时兴便拿起边上的笔照葫芦画瓢。

    小道士正在聚精会神临摹时,连俞老先生走到边上都没有注意到。

    “咦,不错不错!”俞老先生说道。

    小道士听到声音一紧张,笔锋一变。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张黄纸竟然自燃起来了。俞老先生见到黄纸自燃脸色变了变,想说点什么最后却什么话都没说。这时老道士也进入书房也看到了这一切,脸上露出惊色也有些希冀。

    小道士看到俞老先生和师傅,有些局促低声说道:“俞老先生,学生见到这些勾画的黄纸,心生惊奇也就学着临摹一番,请先生不要见怪!”

    俞老先生听到后摆摆手,从书房里找出一本书籍对小道士说道:“济宁,看来你很有天赋,哪这本书送给你了,里面的文字晦涩难懂,我参悟多年都不得其道,可你一临摹竟然让我看到了它的神韵。”

    接着又从身上摘下一个玉佩,连同那本书籍一起送给济宁。老道士见到俞老先生将这块贴身玉佩一起送给济宁,兴奋的对着小道士说道:“快感谢俞老先生,他把传家玉佩都送你了!”

    小道士听到后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摆手拒绝。俞老先生面色凝重的说道:“济宁,并不是白送给你的。这个是当老朽给你帮忙的酬劳!十年之后,需要你能到鲁国京都帮我俞家后人一次!”

    济宁有些惊奇,俞老先生怎么能预测得到十年之后的事情,自己一个山野小道又如何能帮得了哪样的事情,心中猜想可能是俞老先生送自己东西的推脱之词,不过见到俞老先生这么认真便赶紧应承了下来。


第三章 祁家惨案

www.bok360.cc 

    俞老先生将玉佩和那本看不懂的书籍送给济宁后,便打发济宁到其他地方玩去了。

    接着对老道士说道:“你我来此避世虽也算是赎罪,亦是追求茫茫仙道,只是你我并无仙缘终未能如愿。我离家已经十余年了,期间虽也回去小住过几次,方知我还是心还系着凡尘。这次准备回去度过余下之日了,今日你我一见,也算了却心意,望你我各自珍重!”

    老道士脸色有些落寞点了点头,朝着俞清源抱拳告辞,接着招呼着小道士准备回到道观。

    小道士一路玩弄着俞清源送的玉佩,仔细查看着玉佩上有些特别的花纹,并没有感觉到师傅的异样,一路蹦蹦跳跳宛如一只小鸟。

    把玩一会后便将玉佩带在身上,他感觉到这块玉佩有些与众不同,因为他感觉佩戴后自己头脑仿佛清晰了几分。

    时间如梭,二年时间转瞬即逝。

    清晨,“啾”一声清脆的鸟叫打破了这里的静怡,道观后院里一个青年道士在哪里练着剑法,剑影重重仿如蛟龙入海,听到鸟鸣后突然剑影一顿,青年道士收起剑。接着青年道士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撒了一些谷物,这时一只大小如鸽子般全身翠绿的鸟跳到石桌上自顾自的吃了起来,鸟看上去充满灵性。

    青年道士没有理这只飞鸟,接着便在边上开始吐纳打坐,曾经的那个小道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大人。

    那次小道士和他师傅一起见过俞老先生后,再回到道观不到一年时间,师傅便驾鹤归去。

    在师傅弥留之际将哪本原本从不离身的哪本书籍交给小道士,希望他能窥的天机,走上和他不同的道路。

    后来青年道士才知道师傅留给自己的是一本名为长生诀的道家吐纳典籍,听师傅说如能入门,将能窥的仙道。

    这一年多了济宁根据典籍修炼长生诀,不过到现在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只是感觉自己修炼这个后头脑比以前清晰了许多。

    几个时辰的打坐吐纳结束,济宁缓缓的睁开眼睛,轻呼出一口气。

    看到这只全身翠绿的鸟在自己身边欢快地跳跃,自从自己开始修炼长生决一段时间后,这只鸟就不知道从哪里来,接着就天天跟着济宁。

    翠绿小鸟见济宁睁开眼后,便叽叽喳喳的鸣叫起来。

    济宁没有理它,走到厨房拿了点干粮和一个药篓,看来是准备到山上采药去了。自从师傅驾鹤仙去后,济宁的生活来源基本都是靠到山上采药来维持,偶尔也帮附近小村落的农人渔民看看病。

    翠绿小鸟见济宁背着药篓上山采药,也跳到药篓上跟着济宁进山了……

    清晨,河边的烟柳雾影绰绰,玉龙河的大雾中偶尔还能听到渔夫的吆喝声,靠河边有一条叫河滨街的街道,是河口城最繁华的地段,这里各类商铺林立。

    虽然时间还早,不过街边许多商铺已经准备开门营业了,店铺小二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慢悠悠的将门板堆在门旁,顺便伸伸懒腰,有的整理货物,用掸子掸掉货物上的灰尘。

    河边码头的一块空地上一大批人围着刚刚上岸的渔家,挑着渔家刚刚打上来的河鲜,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虽是清晨时分,但是河边有个叫“青藤”茶馆里已经是人声鼎沸,茶馆名字听上去优雅,其实也就是在河边搭的一个大棚子而已,里面摆着十几条老旧的木方桌。

    河口来往客商众多,茶馆也就是成了来往商贾和当地人欢喜聚会之地,渐渐的河口当地形成了了喝早茶习惯。由于青藤茶馆价钱实惠,成为当地普通人喜欢到来之处。

    人一多,茶楼也成为流言蜚语、奇闻怪事传播之地,当地人没事也喜欢跑来听奇闻怪事。在茶馆老远的地方就听店小二与茶客之间的叫唤和碗盏清脆的撞击声,使茶馆里显得有些吵杂。

    茶馆岁时嘈杂,不过茶馆角落一个特别大的声音的突兀响起,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主意。“你们知道吗?祈家药铺的采药队前几天从玉龙山脉回来了,听说在玉龙山脉的鹿角山麓上采到一大批药材,其中还有百年的茯苓草等珍贵药材,看来这次祈家药铺真要大赚一把了啊”。

    说话的是一个身材干瘦,嘴角边的稀稀疏疏的胡须的中年人,大家听到着话纷纷回过头来。

    这时坐在干瘦中年人边上不远的一个农夫打扮的大汉,听到后接过话说到:“陈赖皮,你这消息真的假的,茯苓草就是十年的都已经是珍品了,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了,听说茯苓草可是江湖上流传制作益气丸的主药材啊,这药丸可是在江湖中大有名头啊,我还听说这百年茯苓草就是不制成益气丸,将茯苓草直接服用也能治百病呢”。

    边上有人也跟着说到:“听说十年的茯苓草每株好像价格就差不多要十两银子,哪这百年茯苓草哪不是能卖到天价了,不过鹿角山麓经常有采药队进出,这药材能长如此长时间没被人采走,我觉得不可信”。

    陈赖皮瘪了瘪嘴说到:“谁不知我陈某人消息灵通啊,和你们分享这么大的消息,不感谢就算了,还敢质疑我陈某人,看来下次我陈某人有重大消息也不和大家讲了”。

    刚才说话的大汉接过陈赖皮的话说到:“你陈赖皮一口一个陈某人,不认识你的人还以为是哪个先生在说话,还有你下次有消息不告诉我们,我们是没关系,就怕你自己给憋坏了”,接着引来茶馆里哄堂大笑。

    对于一年收入也就几两银子的普通人来说,虽然羡慕但也不大当回事,因为进入鹿角山麓采药是用命去博来的,不说这些药材生产的地方不是瘴气弥漫的深谷,就是在高耸的悬崖峭壁。大家渐渐的转了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嘻嘻哈哈,家里长家里短的闲聊着。这也许就是大家喜欢到茶馆喝茶的原因吧。

    在大家议论的吵杂声中,茶馆靠河窗户边的桌子上坐着三个身穿锦衣,看上去像商贾模样的中年人。听到了大家的议论,都慢慢的低下了头喝了口茶,其中一个身体偏瘦看上去像一个儒雅的书生,将茶杯轻轻的放在桌子上,哪细长白皙的手指有旋律轻轻的叩击着桌子说到:“原本到河口城找寻俞先生,这次我们虽未找到俞先生,不过能得到这批药材也不错,等我们喝好茶,到祈家药铺看看,能不能将这批药材买过来”。

    坐着对面的一个身材微胖的脸上肤色黝黑的中年人听到后刚想说话,但是他看到儒雅书生的手轻轻的压下,儒雅书生接着说:“河口小城的玉龙雪茶可是好茶啊,在鲁国的其他地方可难喝道啊,你们也好好品品”。

    旁边一个中等身材满脸横肉中年人接过话:“大哥,我们可和你不一样,玉龙雪茶虽不错,不过我们还是更喜欢喝酒,我可想不通大哥怎么如此喜欢喝茶”

    边上一名皮肤黝黑的同伴也点了点头,中年儒雅书生听后笑了笑,继续喝着手中的茶。

    突然,从远处传来惊恐带着哭腔的叫喊声:“不好了,出人命了”

    接着大家看到一名衣着破烂、满脸惊恐的小孩子连爬带走的朝着冲来。

    茶馆里走出一个身穿官差服饰的年轻人,一把拉住跑过来的小男孩的衣领:“小乞丐,怎么回事,一大早就出来乱叫,小心我割了你的舌头”。

    小男孩仰起头一脸的惊慌失措,结结巴巴的说到:“王捕头,祈家药铺出人命了,我刚才在祈家药铺后门,看到后院躺着几个人,满地是血……呜呜呜呜”。王捕头不等小乞丐说完,匆匆对边上的一个身着相近的年轻人说到:“李虎,你回去通报县令,我先过去看看。”

    不等李虎回应,他就快步向祈家药铺方向跑去。

    茶馆里大家一阵唏嘘,河口城来往商贾、客人很多,偶尔也有命案发生,不过像这样的灭门惨案还是头一遭,喝茶的人群也纷纷站起来,往祈家药铺方向走去。

    人们刚还对祈家药铺祈掌柜能采到大批名贵草药的羡慕,可刚一转身发现祈家药铺竟然发生如此惨案,真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啊。

    河口小城虽热闹,但是面积不算大,这个灭门惨案的消息瞬间传遍全城,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显得心惊肉跳,家家户户人心惶惶。不过还是有胆大的人想去看个究竟,纷纷向祈家药铺方向走去。

    这时靠窗边的哪个身穿锦衣的儒雅中年人听到消息后,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招呼另外二人一起往外走,不过心细的能看到,他们走的步伐比较急,这时茶馆里被这个灭门惨案的消息搞得乱成一团,大家并没有注意到三个人匆匆的离开。


https://www.bok360.cc/book/189303262152398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