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

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

磁场紊乱的鸽 著

类别:女生频道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45 总字数:396953

穿越第三年,江雁莫名感应,只要自己能够自有十亩良田,连着五年丰收,就可以重回现代。 饥寒交迫的江雁将信将疑,又忧又喜。众所周知,种田文库里最少见的是纯种田。 北晋乱世,她一孤女身无长物,飘零求生。江雁想,还是先活下来,填报肚子再说。


https://www.bok360.cc/book/1893037655443763200.html


第1章 要命的大事

www.bok360.cc 

    过完团圆节的第四日,正月十九,正午,东山村村老江旺就着急忙慌的让小孙子江安赶紧把村里人喊去祠堂,说是有个要命的大事要讲。

    江旺家在东山村的最东头,等跑到最西头的江雁家时,江安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江雁姐,我爷喊你去祠堂,有大事。赶快点,要命呢,其他人估摸着快到了。”

    江雁正盖着打满补丁的芦花被,蜷在还有余温的黄泥炕上取暖,顺便给一直在唱空城计的肚皮转移注意力。

    听到江安的声音,江雁赶紧回话,“马上马上,等我套个外套。”

    要去的祠堂是临时设的,在村中央,借了村里人一个空屋子。

    原来的祠堂久未修缮,年前下大雪,房顶不堪重负,塌了。

    大冷的天,村里不敢让余下老弱修缮,怕不小心打滑出事,村里又实在找不出一个壮劳力,只能先放着。

    但也不能让祖宗牌位就在祠堂里敞着受冻。江旺就托人去县城问过房子主人,借来一间放祖宗牌位。

    主人家姓江,叫江富,娶妻余氏后,跟着老丈人做走街串巷的货郎生意,又把自家房子翻修成村里最好的黄泥房。

    江富前几年发了一笔小财,带着一大家子搬去了县城,逢年过节会雇人给村里老人和孩子多多少少带点吃的穿的,维系维系关系。

    充作祠堂的屋子,自带肃穆的氛围。哪怕晴日正午,总感觉阴沉沉冷飕飕的,很不亮堂。

    江雁和江安赶到祠堂时,屋子快挤满了人,后排挨着站的是一群还未成人的少年和幼童。

    他俩自觉在小孩堆里站定。

    过分年轻的一代头次进入祠堂和长辈们一起听事,心情激动又隐隐不安,个个老实地站着,身体有点僵直,稍显局促。

    但穿越前后加起来已活够二十年的江雁显然不在其中。

    她小幅度地、缓缓地踮起脚尖,然后脑袋快速伸出从前方身体缝隙里扫视一圈后缩回。

    长辈们都到了,在前排站着小声讲话,看着面带愁色。

    江旺时刻留心着人来齐没,看到江雁的小动作后,没忍住“咳”“咳”大声地清了一下嗓子。祠堂里絮絮的声音默契的停下。

    江旺走到人群前,从左看到右,然后满脸沉痛地开口:“今天上午,江富媳妇托人带来口信,说是北蛮子要打到南齐府了。”

    “朝廷现在缺人缺钱缺粮草。”

    江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府衙的老爷们想着今年再往上添一成的税。”

    “十岁往上的男娃也要征丁。”

    “这次不能用银钱抵。”

    祠堂里寂静无声。安静到江雁站在后排,也能清晰地听到前方一道道呼吸声,变得紧促,变得大声。

    直到几息后,一道苍老的声音嘶哑而又恨恨地说道:“这是要我们的命!老天爷,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死一般的静默被打破。

    “说什么不能用银钱抵,哪次银钱能抵过!!!”

    “我的儿啊,我就剩这么一个留在身边,怎么就留不住?!”

    “我……我十三了,也要去打仗吗?”

    “断人子孙的狠东西,上次十五,这次连十岁的娃娃都要……”

    ……

    江雁听着身边一道道慌乱、迷茫、无措的声音和压抑的哭泣,眼眶发红,双拳紧握,死忍着不让泪水决堤。


第2章 朝廷征召

www.bok360.cc 

    这将是东山村近几年来面临的第五次征召。

    第一次是建光八年农历八月十八,东山村的人刚秋收结束,过完仲秋节,想松快一下,就收到官府征匠人的消息。

    说是朝廷探测到,北蛮子可能冬日前要南下打草谷,要招人去北边关外防线和北庭护府外,帮助加固以及修筑防御工事。

    村子里年轻力壮的木匠和泥瓦匠,四个人,跟着前来收税粮的队伍走了。

    第二次自建光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五北蛮子南下始。朝廷大军拼杀数月,将北蛮子们拦在防线外,一直僵持到来年三月北蛮子退去。

    战事期间大量将士伤亡。为补充损耗的兵员,朝廷下令特许北部驻军向周边府郡征丁。

    北部大军驻扎在北庭护府郊外以及北部防线上的几个重要关隘,往南是南齐府,西南是西定府,东边是无人敢踏足的原始密林。

    河定府和南齐府的南边挨着,也在就近征召的范围。

    河定府摊派到的名额不少。要是正常按府内各郡县乡人口比例分派,到三月战事结束东山村也不过是去六七人。

    奈何有钱有关系的郡县花钱将名额转给没钱没关系的郡县,没钱没关系的郡县里还有有钱有关系的人家花钱抵名额。

    到最后,入伍名额摊派给更穷更偏的容城县小安乡东山村时,人数已经翻了数倍,也不允许用银钱相抵。

    东山村总共十七户,五个月间陆续走了二十六个壮年男丁。每户至少一个,江雁原身的父亲就在最后一波。

    第三次是建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老皇帝自得于“大败”蛮军的功绩,前往东君山封禅。

    回程突发奇想,要在东君山脚建造一座更奢华的宫室,以便日后再有大功绩登山昭告日月时停留。

    听说朝中大臣阻拦无果。

    河定府刺史为悦龙颜,尽早升迁回京,特意向老皇帝奉上大笔金银、粮食和人丁帮助建造。

    而为补足刺史私库亏空,河定府全府税加一成,东山村另被带走十八个壮年男子和七个健壮妇女充作劳役。

    第四次是建光十年正月,河定府派来的官员带着士兵直闯容城县满街抓壮丁,人心惶惶。

    江富在县城被带走,东山村偏远没能及时收到消息。

    初七那天,东山村挨家挨户被带走二十四个男丁,上至六十,下到十五刚及冠的年纪。还有十六个身体健壮的妇女。

    直到半月后江富媳妇余婶传口信回来,才知道北蛮子腊八那日又南下了,这次朝廷打了大败仗,只能退守北庭护府。

    原先驻守北边的大将军因为反对老皇帝建造宫室,骂他奢靡,十一月初连同亲信一道被天使急召回京中领训,拖到十二月还没放回来。

    在北边暂代大将军的天使没主意,只能先抓人填上,不让北蛮子攻破北庭护府,等朝廷再派遣将领过来。

    这场战事一直持续到现在。因为东山村人口不足,征无可征,这两年勉强平静下来。

    但留下来的村民老弱,劳动力不足,只能勉强种完课田。

    加上天时不好,全村人辛苦劳作一年,交完课税后,剩余粮食只能勉强过冬。

    没想到这才刚过两年,朝廷又降低了征召标准。


第3章 藏进秦山(1)

www.bok360.cc 

    大家情绪宣泄一会后,祠堂里渐渐又安静下来。

    江旺对着一开始出声的老人问到:“兴叔,你说我们这次要不要带娃娃们躲起来?”

    江旺口中的兴叔是东山村现存辈分最大的长辈,今年六十九岁。江雁要喊他叔公,是江雁已逝爷爷的小堂叔。

    江旺和村里的其他老人是同辈。东山村不大,姓江的拐七扭八都是亲戚,江雁遇上都得喊爷爷。

    因此即使江兴年龄不是屋内最大,江旺出于尊敬,也得先问一句。

    江兴听到江旺的询问,拧着眉头想了想,回到:“躲起来……你是说让娃娃们躲进秦山?”

    江旺点点头,“对,跟老祖宗一样躲进山里。”

    东山村坐落在秦山东山脚下。

    百年前,三四个姓江的堂兄弟为躲避旱灾和内乱,一路北上,颠沛流离,最后为活命一头钻进深山老林。

    等过了一两年,江家兄弟觉得外面局势可能缓和,就试探性地从栖身的山洞里走出来,这才知道他们到了秦山。

    后来江家祖宗们慢慢在秦山东山脚不远处修泥房开荒田,与周围当地人往来,久而久之才形成了现在的东山村。

    江村的老人们是听着这个祖宗创村史长大的,因此印象深刻。

    但近百年过去了,除了他们的父辈跟着上山去收拾过山洞,自他们这一代起,因为日渐安稳,就没几人去过了。

    在场最年长,已有七十五高龄的江发问到:“你们还记得怎么走吗?”

    江兴、江旺、还有因为上年纪体力不支已经找位坐着的江发、江达、江全等人面露难色,然后扭头看向周边坐着的老太太们。

    江达的老伴孙云是仅次江发第二年长的,今年七十四。

    老太太翻了个白眼,有点子阴阳怪气地说:“你们这些姓江的老头子们都没去过的地方,我们这些后嫁过来的怎么知道。”

    场面一下子有点尴尬。

    江旺的媳妇高花赶紧打岔道:“听说老祖宗里有一两个会写字,读书人就爱写写画画,说不准有把怎么去山洞的方法记下来留村里。”

    倒是有这种可能。

    江旺看着又把目光转回自己的众人,揪着一小撮胡须想了想,又仔细想了想,然后摇摇头,十分肯定:“我没见过。”

    众人有些丧气,又觉得自己竟然期待起老祖宗会留下路线图,绝对是急得脑子不灵清。

    气氛再次凝滞下来。

    直到后排突然弱弱传来,“我之前见过我爷手里拿着一块东西看,上面有画东西,不知道是不是。”

    众人回头,然后转身,震惊地看着在江雁身边站着的小豆丁。

    小豆丁叫江宁,刚满七岁,现在跟着江全住。

    他爷爷江贵是东山村村长,要是幸运还活着的话,现在该有四十二了。

    江贵在第四次朝廷征召中,连着媳妇、儿子和儿媳妇,也就是江宁奶奶和江宁爹娘一块被带走。

    江旺拨开人群,急步走到江宁前面,小心翼翼地确认:“你爷说了是怎么去山洞的图?”

    这么一问,江宁又有些迟疑。

    “我听我爷和我爹说的。”

    “有天晚上我爷觉着心里发慌怎么都不安稳,就找我爹说想带村里的伯伯、叔叔和哥哥们去山上找一找山洞。”

    “但他们不知道路。”

    “我爷就让我爹去祠堂长案下面的大石头里,先把东西抠回来看看,看懂了第二天和大家说。”

    边上人插嘴,“我没记得村长和我们说过呀。”

    江宁瘪了瘪嘴:“上面画的东西太难了,他们一晚上都没看明白。想等第二天和大家商量,结果一大早还没出门,我爷我奶我爹我娘全被抓走了……”

    哇……


https://www.bok360.cc/book/189303765544376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