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影子狸花猫 著

类别:都市言情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1198141

周益民穿越回到60年代,老爹给寡妇拉帮套去了,乡下还有爷爷奶奶。 但他并不慌,盖因脑里出现一个神奇商店,不仅能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还有1元秒杀区,每天刷新。 于是,他大鱼大肉,生活美滋滋!



https://www.bok360.cc/book/1896429661943582720.html





第一章 神奇商店

www.bok360.cc 25/03/03 13:17

“我穿越了?”

周益民一脸懵逼,看着充满时代气息的家。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加个班而已,就无声无息穿越到了眼前的时代。

事实证明,加班没好处。

紧接着,周益民消化完原主的记忆,再次愣住。

原主也叫周益民,今年18岁,目前是钢铁厂的一名后勤采购员,前几天才入职的。在他很小的时候,老娘就已经去世,老爹前不久跑了。

是的!跑了,跟寡妇跑的。

然而,周益民并不恨自己老子。

将他养这么大,不仅给他留了两间房子,一笔1000元巨款,还安排好他的工作,甚至给他找了个对象。

还要怎样?

作为一位父亲,该给的都给了。

此外,他还有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

按照原主的计划,是打算接爷爷奶奶到四九城生活的。据他所知,现在乡下过得非常困难,野菜都被挖光,担心老人家在乡下过得不好。

周益民将注意力转移到脑海的一家商店。

没错!他也有穿越金手指——一家商店。这也是他根本不慌的最重要原因。

商店不大,类似小超市,商品都是些日常用品,吃的、用的都有一些,明码标价。比如一袋10斤装面粉1元,一袋10斤装大米也是1元,一匹布30元……

周益民微微皱眉,因为这比现实中便宜不了太多。

现阶段,帝都的精致面粉是1角8分每斤,普通大米是1角5分,好大米则是2角……

当然了,现在买什么都要票,不是有钱就可以的。

另外,如今是困难时期,物资严重不足,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在黑市,粮食价早就翻几倍了。

他忽然留意到,商店的右下角还有个1元秒杀区,顿时眼睛一亮。

今天的1元秒杀区只有两种商品:面粉和鸡蛋。

分别100斤。

没看错,只要1元,就能秒杀100斤面粉,或者100斤鸡蛋。

那还等什么?

周益民下意识一键购买。

下一刻,他尴尬了。

商店提醒他余额不足,目前余额为0。

周益民心中着急:这怎么搞?

余额怎么增加?难道是充值?他想到自己还有老爹留下的1000元巨款,赶紧翻出来。很快,商店提示是否充值。

周益民毫不犹豫,立即选择充值。

挺好,秒到账,商店余额1000元。

这充值比例是1:1呀!

先花2元,把100斤面粉和100斤鸡蛋拿下。购买的物品,出现在商店背包中。这背包,有点类似游戏界面里面的背包。

不知现实中的物品能不能放进去。

想到这,周益民看向自己家的那张桌子,心中默念,桌子瞬间转移到了背包中。

啊!

这……

周益民狂喜。

打家劫舍的必备神器呀!以后干事情方便多了。

他研究了一会商店,发现外面已经天亮,今天得下乡采购。实际上,现在乡下还有啥呀?都要饿死人了,还要去农村刮。

在中国,从古到今,永远都是农村在兜底。

起床,周益民懒得自己生火,打算一会出去吃。

他现在住的是四合院,位于中院左边的厢房,出门不远就是水龙头。此时,已经有人在用水洗漱。

“益民,今天这么早?”一位满脸菜色的大妈打招呼道。

“二大妈,早呀!吃了没?”周益民回应道。

跟某部电视剧一样,他们四合院也有三位大爷。一大爷在前院,是钢铁厂的医生;二大爷在中院,就住周益民对面;三大爷住后院,钢铁厂的六级锻工。

不过,他们四合院的三位大爷还比较正常。

一大爷不会道德绑架,二大爷也没有官瘾,三大爷更不是算盘精,平时只是帮忙处理院内的一些小矛盾。

这也让周益民松了口气。

二大妈尴尬一笑,现在各家各户都没有余粮,不上班的人,还吃什么早餐呀?也就当家的要上班,吃了两三个馍馍。

“益民,你家还有粮食吗?”

犹豫了片刻,二大妈还是凑过来小声询问。

她觉得,周益民现在一个人,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存在,应该能剩下点粮食。

周益民笑了笑:“还有点,二大妈,您要借粮吗?”

他问得很直接。

有能力的前提下,他们院有谁要帮忙,周益民还是会帮的。

不像某部毁三观的电视剧,他们四合院,居民们的作风都比较好,也团结。周益民小的时候,没少吃百家饭,得到大家的照顾。

他们这四合院,才是名副其实的情满四合院。

二大妈摇头:“我家虽然也困难,但还能熬下去,老徐家昨天就断粮了。益民,可以的话,帮一帮他家吧!”

她家孩子三个,老人一个,虽然也吃不饱,尤其是三个孩子,半夜饿得起来喝水,但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隔壁的老徐家,两个老人,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才是真的难。

本来徐家还算富裕的,老徐的儿子是货车司机,福利好着呢。可天有不测风云,老徐的儿子出了车祸。

如今,老徐家全靠寡妇撑着,哪够吃呀?

周益民点头。

刷牙洗脸后,他提着家中的十来斤棒子面,朝老徐家走去。

棒子面,他也吃不惯,刺嗓子,干脆拿去帮人,一举两得。

这个时代的棒子面,是玉米和玉米芯一起磨成的粉,不太好吃。可即便如此,现在好多家庭连棒子面都不够吃。

“徐奶奶,又在纳鞋底呀?”

来到徐家,就看到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在纳鞋底。

纳鞋底是旧时制作布鞋鞋底时的叫法,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很注重针线活,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等等。

老太太明显营养不良,看到来人是周益民,说道:“是益民呀?最近上班顺利吗?你爸也是的,想要找个伴,也不需要跟人走呀!”

周益民摆摆手:“不说他了,徐奶奶,也给我纳一双,我用棒子面换。”

说着,他就把手中的棒子面放下,也不管对方同不同意,转身便走。

徐老太太看向那袋棒子面,双手微微颤抖。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她家真的太需要粮食了,从昨天开始,老头子和儿媳就到处去弄粮食,但现在谁家都不宽裕呀!

谁又会拿多余的粮食换鞋底?

很显然,益民那孩子是见不得她家饿肚子,特意来帮忙的。


第二章 回乡看爷爷奶奶

www.bok360.cc 25/03/03 13:17

周益民骑着自行车出门,来到一家卖包子的店前。

自行车也是他便宜老爹留下的,所以,真的没法苛责老周什么。像周益民这种情况,哪怕是躺平,也不用愁了呀!

周益民要了十个包子,一碗豆浆。

包子肯定是吃不完的,这时候的包子分量很足。不过,没关系,吃不完就放商店背包里,热气都能保存下来。

吃饱后,他开始往城外走,心里琢磨着,要带什么回爷爷奶奶家。

周益民否定了原主接爷爷奶奶进城的计划,未来起风的时候,还是在农村更加安全。另外,农村也是周益民的一条后路。

其实,原主之所以想接两位老人进城,是不想老人在乡下吃糠咽菜而已。

他以后经常下乡,给老人送去物资,一样能达成原主的目的。

再说了,老人习惯了呆在农村,进城还不一定会开心。

今天秒杀到的面粉、鸡蛋,都带十斤吧!

周益民想搞点肉。

一看商店,猪肉、牛肉、羊肉都有,大肥肉便宜,只要2毛钱一斤,五花肉贵一些,要8毛钱一斤。

周益民是吃不了大肥肉的,本能反胃,但现在的人都喜欢肥肉,割到瘦肉还不乐意,因为肥肉多油。

想了想,他花一块钱,买了五斤大肥肉,准备拿到爷爷奶奶那儿炼油,再来五斤的五花肉。

顺着脑海的记忆,周益民踩车两个多钟头,终于来到了周家庄。

这一路过来,他看到太多困苦的人民了,不敢多看,生怕自己心软。

眼下整个国家都差不多这样,他也无能为力,救不了太多人。目前,他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顺便照顾一下身边值得他帮助的人。

等要进村的时候,他才把准备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自行车的采购篮上。

“益民,又回来看太叔公和太叔婆呀?”忽然,不远处一个声音传来。

周益民转头望去,看到几个年纪跟他差不多大的青年,正在搬石头。

开口之人,他也认识,一个堂哥家的儿子,大名周大福,小名旺财。虽然和自己的年纪相仿,但那家伙得叫他叔。

“旺财,怎么叫人的?要不要我问问我那堂哥?”周益民倒不是生气,捉弄几句而已。

周大福很郁闷,平白矮了一辈。

但他还是乖乖叫了一声叔。

“不让你白叫,过来吧!”周益民招招手,然后掏出一包大前门。

很多人不知道,大前门香烟最早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直到1952年,经转让和承让协议,才收归国有。

大前门香烟,算是当下比较好的香烟了,一包要三毛五。

“勤俭”牌香烟才八分钱一包,“大建设”两毛四分钱一包,“迎春”则是两毛八分钱一包。

当然了,“中华”最贵。

看到香烟,旺财瞬间不郁闷了,屁颠屁颠走过来。

“叔!”

这一声叔,喊得很自然、情愿。

周益民见这一盒也没多少根了,干脆都给了对方,可把旺财乐得找不到北。

等周益民继续往村里走,其他人围上来:“旺财,给我一根。”

旺财翻了个白眼:“想什么呢?给你们吸两口就不错了。”

还想要一根,咋不上天?

这可是大前门呀!在他们农村人眼中,属于干部烟,一般人抽不起。要知道,支书都只抽“勤俭”和“经济”烟。

旺财点燃一根,大家轮流吸两口。剩下的,他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以后还可以用来装逼。

乡下的糟糕情况,远超周益民的想象,还碰到几个正在啃草根的孩子,饿得面黄肌瘦。

周益民心有不忍,喊他们过来。

同时,他又在商店中买了几斤花生,总不能给人家分生鸡蛋吧?吃剩的包子又不够分。

“知道我谁不?”

眼前这几个孩子,跟小乞丐一样,穿得破破烂烂,严重营养不良,其中一个小女孩眼神怯生生的。

一个大胆的小家伙举手:“我知道,你是十六爷爷。”

周益民望去,小家伙还流着鼻涕,猛地一吸,然后咕噜一声,吞下去了。

好家伙!周益民感觉头皮都要炸了。

他在族中排第十六,能叫他十六爷爷的,肯定是某个堂兄的小孙子。

“好,给我排好队,不许乱。”

小家伙们很聪明,知道周益民要给他们分东西,全都乖乖地排队,脸上洋溢着高兴和期待。

远处,有大人正在看着。

“是益民回来了。”

“还是益民好呀!在城里吃商品粮。”

“益民也到结婚的年纪了,我娘家有个表侄女不错,长得水灵。”

“得了吧!我们还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人家益民肯定要找个城里的姑娘。”

……

周益民还不知道,那些村妇们已经开始打他的主意,想要给他介绍对象。

等眼前的小家伙们排好队,他从采购篮中拎出来一个布袋,里面装着花生。周益民伸手进去,捉了一大把。

“用衣服兜住。”

这一大把,小家伙们就算是两个手掌都捧不住。

“谢谢十六爷爷!”

小家伙连忙把衣服打开去装。

“到我了,到我了,谢谢十六爷爷!”

……

分完这些小孩,还剩不少,周益民放回采购篮,拿回去给爷爷炒来喝酒。

得到花生的小家伙们,一个个跑去找家长,告诉爸妈等家里人,这是十六爷爷给他们的。

这让村里其他没有得到花生的孩子无比羡慕,后悔没有碰到十六爷爷。

花生虽然只有一捧,但对天天吃野菜的他们而言,已经是很难得的食物。

周益民回到爷爷奶奶的家门口,就看到爷爷正在院内那棵枣树下搞鼓一把农具,奶奶似乎不在家。

“爷爷,我回来了。”周益民喊道。

老头子猛地转过头,朝门口望来。

看到是自己大孙子,顿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张开来。

“是益民呀!快进屋,渴不渴?饿不饿?我喊你奶奶回来,给你做吃的。”老头子丢下手中的农具。

周益民连忙摆手:“爷爷,我吃过啦!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回来,以后你跟我奶奶,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我现在可以养你们啦!”

一句“可以养你们啦”,让老头子差点掉眼泪。

“好好好!咱家益民有出息了。”


第三章 我八辈子都记得

www.bok360.cc 25/03/03 13:17

周益民从采购篮里先拿出剩下的花生。

“爷爷,这花生给你下酒。”他知道,老爷子就喜欢喝两口,但家里只有地瓜烧。

这时期的粮食紧俏,大多数人用地瓜酿酒,由于酿酒工艺简单,酿出的地瓜酒味道并不好喝,只用来解馋,喝辣的而已。

老爷子顿时乐不可支。

“哦哟!这么多花生。”

花生米一炒,那香味简直美滋滋。而想到花生米就酒,老爷子更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恨不得现在就来上几口。

“爷爷捉一把,过过嘴瘾就好,剩下的到时候拿回去。”最后,老爷子还是忍住花生米的诱*惑。

周益民摇头:“爷爷,你就自个留着吧!你孙子我现在在钢铁厂干采购,这些东西都不缺。”

“嗯!采购好,采购好呀!”老爷子开心道。

采购员可是很受欢迎的职业呀!能接触到的物资比较多,当下最紧缺的就是物资。最起码,以后孙子不愁吃的,不会饿着。

接着,周益民拎出一袋面粉。

“你和我奶奶年纪大了,以后多吃点细粮。”

老爷子接过去一看,白花花的面粉,惊道:“是富强粉。”

富强粉是指一种比较精细、面筋含量高、杂质少、较白类似于精粉的高筋面粉。

建国后,我国面粉分1、2、3、4号粉,大宗的是2号粉,以各种商标行销各地。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逐步取消原有的牌号,统一改为一、二、三等粉,分别定名为富强牌、建设牌、生产牌,质量分别相当于原来的2、3、4号粉,富强粉因此得名。

所以,富强粉是现在最好的面粉。

老爷子随即叹气。

这要是换成粗粮,能买多少呀?如今在农村,别说富强粉这种细粮,就连棒子面等粗粮都远不够吃。

同时,也很感动,孙子比儿子孝顺。

“这富强粉留着,可以娶一个老婆了。”

没错!如今在农村,十斤粮食就能娶一个老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减少人吃饭,有些家庭恨不得不要彩礼。

“娶老婆的事,爷爷奶奶你们别操心,我爸都安排好的。这面粉,我在城里够吃,你们就放心吃吧!”

然后,周益民将鸡蛋拿出来。

“还有这鸡蛋,糟糕,烂了两个。”

老爷子转头看,果然发现有两个鸡蛋碎了,蛋液都没了,也是心痛不已,都是营养呀!

“带这么多好吃的过来干什么?”老爷子“责备”道。

“爷爷,我以后要经常回来住的,肯定得在家里多准备点,我可吃不惯刺嗓子的棒子面。”周益民故意这么说。

老爷子听后,欣喜道:“真的?好,好,好!晚一点我让你奶奶包饺子吃。”

听到孙子以后会经常回来住,他不在乎别的了。自己孙子金贵,就应该吃好一点。

周益民点头:“好,我一会帮忙剁馅。”

说着,就拿出最下面的大肥肉和五花肉。

老爷子眼珠子都要瞪出来,这么多的肉,而且肥肉那么多,都是好肉呀!

“这……”

他怀疑,自己孙子把一年的肉定量都拿回来了。知道城里的物资充足一些,但老爷子清楚,城里也是有定量的,不是无限量供应,尤其是肉这种东西。

周益民打断老爷子的话:“爷爷,你也知道,我是干采购的,有点肉很合理吧?你跟我奶奶放心吃,以后我们家不差吃的。”

老爷子细想:好像也对,自己大孙子是采购员。

差点忘了这一茬。

“这肉真好,爷爷现在就去炼油。”老爷子直夸那块大肥肉。

周益民还是低估了这时代人民对油水的渴望。

老爷子将东西都放好,拎着那块大肥肉去切,搞了一盆,然后起锅烧火。这天气,肉不耐放,得赶紧处理。

肥肉炼油,油渣可以包饺子,还要什么肉馅?

五花肉切成长条,抹上盐,晒腊肉,留着慢慢吃。

“我去挑点水回来。”周益民见水缸的水不多了。

老爷子连忙阻止:“益民,你歇会,你堂叔每天都会给我们家挑水的。”

周益民想起负责照顾两老的堂叔周旭强。

堂叔家也困难,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以前他家的成员很多,兄弟就有四个,分家的时候,根本没分到什么家产。

那时候,周益民的爷爷好心帮衬了一下。

为了报答周益民的爷爷奶奶,他们两口子经常来帮忙,挑水、劈柴等活,基本上不用周益民的爷爷动手。

老头子哪舍得自己大孙子干重活呀?

此时,外面跑进来三个小孩子,正是堂叔的儿女:七岁的来福,六岁的来才,以及四岁的来芳。

赤着脚,身上的衣服也满是补丁,双手脏兮兮的,也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一边跑,一边嚷:“大哥,我们也要吃花生。”

看来,是听到消息就赶过来的。

“过来,先洗手。”周益民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

三个小家伙乖乖听话。

“用力搓,洗干净点。”

周益民继续舀水,当他舀第三瓢的时候,爷爷欲言又止。

现在干旱,河里的水都快干了。因为用水的事,周围几个村子都干起来,死了两三个人。

“大哥,洗手的水可以浇地。”来福提醒道。

在家里,他们要是这么用水,会被打屁股的。

周益民一愣,随即一拍脑袋。

“没事,没事!”老爷子连忙说道。

他大孙子多用几瓢水怎么啦?晚点让旭强多挑两桶回来。

周益民没有给弟弟妹妹花生,而是掏出刚从商店购买的糖果,告诉他们:“在家里吃,不要去外面。”

“是糖果。”来福、来才两兄弟乐坏了。

小丫头童真道:“我这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糖果。”

周益民哭笑不得。

你才多大?还这辈子。

老爷子在不远处“教导”三个小家伙:“你们以后要记住你们大哥的好,知道吗?”

可不能让自己大孙子养出白眼狼来。

来福兄弟认真地点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小丫头:“我八辈子都记得。”

周益民:“……”

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