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合成系文豪
好想吃薯片 著
类别:都市言情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1431507
【知青】+【象棋】=短篇小说《???》 ...... 江弦穿越到文学最璀璨的1978年,并觉醒“灵感合成系统”。 合成灵感,即可获得文学作品。 老天爷追着喂饭,他跟着一脚踏入文学圈子,一作成名! 从此文坛,有了绕不开的一个存在与永在。 游走于尚未辞世的文豪之间,与儿时曾仰望的星辰平起平坐。 当人上人,做爹中爹。 在虚伪的大雅中,玩了命地俗。 爱就是爱,恨就是恨,钱就是钱。 他就是时代主流,他的作品就是精神标杆。 悠悠几十载。 《时代周刊》将他放上封面:“他的出场,令所有70、80年代的作家们黯然失色。” PS:年代+文抄 女主,女儿国王,朱林 人品保证,已有百万字完结精品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883895937925120.html
第1章 江弦
www.bok360.cc
1978年8月23日。
即农历戊午年,处暑。
“江弦同志挂号信~”
暑气蒸腾,柳树笼着京城的幽深胡同。
细碎阳光透过柳树摇曳的枝丫,悠悠印下片旧时代的斑驳光影。
江弦侧着身子挤出门洞。
“同志,我的信。”
院儿口,邮递员一身邮差绿,骑印邮局字样的“二八”锰钢车,右脚踩上院阶,从邮包里翻出信件。
“图章。”
“这儿。”
“哟,还是篆字的。”
哈口气,盖夹子上,一式两份。
俩人所在的这条胡同,叫魏染胡同,据说明朝那会儿,是大阉党魏忠贤的住处,《京报》也办在这儿。
交接完毕,江弦扭头钻回院儿里。
杂院儿,住七十多户人家,拢共两百多口人。
公用的自来水管,窗台上码放着鞋,蜂窝煤棚挨墙角,厕所院儿里就有,露天,上面盖个盖子,爱国卫生运动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里面一般都撒层666粉。
进了家门,江弦端起信件,瞥眼内件清单,他爹从怀柔寄来的。
上书教员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下列内件名称:全国粮票,肆拾伍市斤。
粮票分地方、全国。
地方粮票限当地用,全国粮票全国通用,花钱都难换。
“江弦?”
窗外一阵喊,江弦一抬头,瞥见住同院儿的王大妈。
“你怎么还在家?别人可都上街道劳动服务站抢活儿了。”
“我待会儿去。”
王大妈气的脚直杵地,“你这孩子,正是干革命的年纪,怎么毫无主动发起战役,抢占山头的冲锋精神。”
“害,反正他们抢不过我。”
“吹吧,有那能耐,还能是无业游民?”
“你说谁是无业游民?”
江弦腾一下站起来,一米七八的个头搁这年代跟巨人似得。
“我那叫待业青年!”
他及时纠正了自个儿的时代称谓。
对付走王大妈,江弦收好粮票,搓把脸,脸盆搪瓷材质,底上绘朵牡丹。
抹把脸,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镜子,映出年轻人的模样。
“还挺俊秀。”他摩挲着脸颊,静静欣赏。
没错,他是穿越者。
他属于那個彩礼诈骗频发、五旬老太守国门的后疫情时代。
至于1978年,那是他不曾见过,也不曾经历过的四十年前。
纵然他是一网文写手,知识面广阔,对时代大势有所了解,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切身感受过,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毫无优势先机。
至于爽文主角的那样,靠积攒的人生经验,四面逢源,八面玲珑?
他的确人到中年,对人生也有所感悟。
全是下三路。
万幸,他还有个系统......
“江弦,咋还没去?”
窗外,王大妈又杀个回马枪。
江弦翻个白眼,慢吞吞穿上的确良白衬衫,趿拉一双黑面红底儿的内联升布鞋。
骑辆“二八”锰钢车,溜出胡同。
......
他这车是永久牌的,这年头骑辆永久,相当于后世开辆su7。
倍儿有面子。
沿着南柳巷,往琉璃厂骑。
关于一个时代的印象,从图片里看和自己亲眼见到,完全是两码事儿。
四处灰突突的,两侧砖瓦房矮小破旧,人群一抹水儿蓝、黑、灰,电线杆布满密密麻麻的电线,唯有墙上鲜亮的红底标语格外醒目。
江弦一路左拐右拐,就像穿梭于泛黄过曝的老电影,一切都朦胧而不真实。
骑了十几分钟,到了四十三中学南侧的“琉璃厂街道服务站”。
他解开扣子,衬衫里已经捂出一层细汗。
的确良就这样,不吸汗不透气,但爽滑易洗,还是70年代时髦的象征。
服务站门外麇集了一大帮人,跟找日结的三和大神似得,表情都特么一样的丧。
1978年,浩浩荡荡的知青返城大潮汹涌而起,成千上万壮劳力蜂拥回城市,导致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就拿京城来说,待业青年数量达到40万人,平均每2.7户,就有1人没工作。
而且这会儿跟后疫情时代又不一样。
后疫情时代,女的能直播,饿了就点外卖,男的能送外卖,送完外卖看女的直播。
这会儿,你没工作那就是真没工作。
“还是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江弦扯开袖扣,把袖子挽起,深吸口气,随后一头扎进拥挤的人潮。
“领导,还有活儿么?我是返城知青。”
工作人员看他一眼。
“家住附近?”
“魏染胡同。”
“倒是还有一活儿,不过地方离你住处比较远,雍和宫,一天一块七角二分,做三天。”
“干不了。”江弦想都没想就给拒了,“还有近点的不?”
“没了。”工作人员对于他这资产阶级的贪图享乐思想有些生气,“刚才有个在前三门的活儿,已经被这位李红民同志接走了。”
江弦看一眼身边那货,一看正办手续呢,赶紧给他拽住。
“同志,你家哪的?”
“腊竹胡同。”
“跟谁住一块?”
李红民奇怪的看他一眼,“我爹我妈我爷我奶。”
“我和我妈住。”
谁问伱了?
“领导同志,我比李红民同志更需要这份工作!”
“原因。”
“李红民同志家里有父母长辈相互照应,我家就不一样了,我就和我妈住。”
“什么意思?”
“我还要照顾我妈!”
“???”
无耻!
太特么无耻了!
工作人员脸都气抽搐了。
就这个节骨眼,江弦这货已经把名儿签了,还一脸的遗憾。
“这粗活儿勉强先干着吧,放插队那会儿,咱可是混文学圈儿的。”
您瞅瞅这气焰。
不过这话还真不是乱说。
原身在白洋淀插队那会,就搞地下文学,跟姜世伟、赵振开那波人混特熟。
而且他本身就是一网文写手,算是半个作家。
最长远的打算,就是靠文字养活自己。
“唉。”带着满脸委屈的离开。
但凡兜里还有一分钱,他绝对不接这糙活儿。
在外边儿浪一天。
黄昏回到院儿里,把车子往青砖灰瓦的窄道一撇。
绕过破竹筐和纸板箱,以及两拨坐着玩烟盒和冰棍棒的小孩,顺着锅灶气,掀开厨房帘子,一抹身进去。
“妈,啥饭?”
“抻面。”
北方的抻面,先盘条、后饧面,出来面条够劲道,不管做打卤还是做炸酱都好吃。
江弦掀开水缸盖子,抄起葫芦瓢,舀一葫芦水正小口呷呢,耳边滴的一声。
【灵感合成系统加载完毕。】
“已揭示第一条合成路径:”
“【知青】+【象棋】=短篇小说《???》”
......
......
......
第2章 文学时代
www.bok360.cc
“今儿都忙啥了?”老娘饶月梅的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小心翼翼。
“搁劳动服务站领了一活儿,明儿去前三门给人家修甬路的刨土方。”
饶月梅一听喘了口气,神色轻松许多。
“也行,劳动人民最光荣,咱不挑肥拣瘦,有活儿先干着就行。”
“嗯嗯嗯。”江弦忙不迭地抹身出去,一头扎进屋里,研究系统。
所谓的灵感合成系统,即可以合成文学作品的系统。
机制简单明了,系统会揭示合成路径,江弦收集路径所需灵感,成功收集,便可合成未知的小说。
【知青】和【象棋】即江弦当前合成路径上所需的灵感,收集后即可解锁未知短篇小说《???》,而这篇小说也一定由路径上灵感所构筑。
举个例子,合成路径是:【大观园】+【情爱悲剧】=长篇小说《???》。
那么只要收集【大观园】和【情爱悲剧】两条灵感,便可合成得到《红楼梦》。
同理。
【少年郎】+【插猹】=《少年闰土》
【父亲】+【买橘子】=《背影》
【人力车夫】+【三起三落】=《骆驼祥子》
【房东太太】+【良心的谴责】=......《心》(夏目漱石)
“短篇小说...不知道是什么?”江弦好奇的心痒,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亢奋。
“这也算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1978年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冯骥才曾说:那是一个非常的时代,也是一個反常的时代;一个百感交集的时代,也是一个心怀渴望的时代;一个涌向物质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纯精神和思考的时代;一个干预现实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
其实大部分身处时代当中的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时候没有小姐姐、没有短视频、没有手机,就连电视都是稀罕货,逢年过节才吃顿上饺子,水果特稀罕,常见的是罐头,平均住房面积3.9平米,全家好几口人一块窝一间房里住,谁也没独立空间,半晚上起夜还要用尿盆。
但你也没办法忽视,这个时代有着慢悠悠的生活节奏,除非基因问题,不然大部分人头发都乌黑茂密,人们要求简单、笑容真实,所有人都相信勤劳可以致富,奋斗是为理想、不是买房,爱情真挚淳朴,不存在彩礼诈骗,一旦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
更重要的是,1978到1988年这十年,被誉为新时期文学时代。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这个长达十年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国度,人民之于文学的渴望,丝毫不亚于遭遇海难人之于水。
而这,也催生出一段文学真正的繁荣。
“这本小说一定要搞到手!”江弦在板凳上圪蹴着,一把简朴浑圆的蒲扇不停晃动。
这下真是站时代的风口上了!
后来撰稿人不如狗,如今文学这个行当却正是热门的时候。
世俗点,市井点,现实点,这会一本短篇小说有多值钱呢?
1977年,稿酬制度得到恢复,著作稿稿酬每千字2元到7元。
这会的1块钱什么概念?换算下就是,7.6斤大米,1.17市斤猪肉,勉强1/10瓶茅台...理论上,紧凑点花,7块钱就够一人一个月生活。
想到这彻底坐不住了,江弦光着膀子,手里甩着白衬衫,趿拉着拖鞋,搁屋里来回踩了几圈,浑身细胞仿佛都雀跃沸腾着。
灵感的获取方式千奇百怪。
大概因为他当过知青的原因,知青是已达成的身份,所以【知青】已然收集成功。
但【象棋】这灵感还显示着(0/100)的进度条。
进度怎么增长呢?
这是江弦当下要研究的问题。
“妈,您快来瞅瞅我哥。”
他一扭头,瞥着他妹妹江珂。
这丫头不知道啥时候进的屋,明显不知道白天他哥都给她从户口本上划了,家里都没她这个人了,抻着脖子直朝屋外喊。
“小点声。”江弦抄胳膊往她脑袋上面一‘rua’,推门出去。
天完全黑了,他沿着胡同左拐右拐。
树荫往往大到能遮盖整条胡同,银光珊珊的树叶在头顶倾泻小雨般沙沙的响,透出蒙蒙灯光的窗内人语呢喃,地上还有几颗晃动的忽明忽暗的烟头。
忍着汗味狐臭,凑一帮老爷们中间,看了会儿棋摊上下棋。
一直到江珂来喊他吃饭,【象棋】(0/100)的进度,纹丝不动。
“光看别人不行,必须自己参与,才能获取灵感。”他抱着面条‘吸溜吸溜’总结出一条规则。
晚饭是他、饶月梅、江珂仨人吃的。
实际上他家一共五口人,他爹在怀柔大山里,研究微波器件,常年不着家,听说明年能迁回京城。他还有个大三岁的姐姐,早已嫁人。
晚饭过后,饶月梅洗涮好锅碗,便走街串门,寻人唠嗑,留兄妹俩在家。
江弦翻出象棋,搁里屋桌子上摆着研究,顺便监督准初一的江珂做题。
摆了会棋,进度仍纹丝不动。
一抬头,瞥见江珂扭个脑袋,啃着中华牌铅笔的屁股,跟他眨巴眨巴。
“过来下会儿?”
“那我今儿不做题了?”
“你陪我下一晚上,今天的题可以不做。”
“骗人是我儿子。”小姑娘先把笔本收拾干净利落,才一屁股坐他对面。
“怎么说话呢,你会下棋么?”
“炮当头,把马跳,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这几句倒是记得比课文都熟。”
俩人把棋子码好。
江弦就一臭棋篓子,他那时代,围棋冠军都天天玩赛博围棋,年轻人谁还琢磨象棋啊,所以甭提什么一步看三步,一概是能吃则吃,能将则将。
江珂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很快就把车马炮全都玩儿光。
江弦双炮将,横车一挡。
“将死。”
与此同时,他脑海中弹出一句天籁般的提示。
“灵感【象棋】进度+1,目前进度(1/100)”
江弦精神一振。
立马总结出最简单粗暴的灵感获取方式:
下一百局象棋。
......
......
......
第3章 倒反天罡
www.bok360.cc
“粳米粥咧!好喝得咧!”
天蒙蒙亮,鸟鸣啁啾,江弦已经醒了。
身体早就习惯早起了,以前在白洋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他每天要跟着乡亲们出工,干四气儿活。
农民干活分四气儿:第一气儿早饭前,第二气儿早饭后,午饭后下地第三气儿到四点多,第四气儿到天黑。
院子里早已热闹起来,各种动静交杂在一起,滚烫开水一般沸腾,江弦趿拉着布鞋,端起搪瓷尿盆,拉开门,瞅见他妈刚推着自行车回来。
“您遛弯去了?”
“哪有那闲工夫,搁龙潭湖赶了趟早市。”
江弦一瞥,自行车后架夹着捆青菜,车把上还挂着网兜,里面装了几个西红柿,上头还带着水珠子。
50年代那会,随着供销社和副食店的遍布,城里人习惯了拿着粮票、副食票在副食店买日用的柴米油盐,京城的早市也就渐渐消失了。
到了改开初期,城内市民开始想要更丰富的副食调剂生活,京郊的农民则盼望着用自家养的鸡蛋、种的蔬菜换点粮票。
临近永定门城外的农民,每天开始挑着担子进城,早市便又重新热闹起来了,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燕京城各个路段。
最热闹的数隆福寺,老京城人心里,隆福寺就是商圈的符号,不过后来一场大火后,好些年没缓过来,此事民间传说无数,就不赘述了。
“珂儿,珂儿,咋还没起呢?”
江弦倒完尿盆回来,江珂才迷迷糊糊刚起来。
江弦抄起暖瓶,给她倒了盆洗脸水,瓶里水不多,他一不留神把水碱也倒了进去。
“昨儿玩的过瘾不,还下象棋么?”
江珂像是听着了啥可怕的东西,身子一颤,反应过来后,努力想维持她威风凛凛的侠女形象,撅起嘴,指指脸盆。
“你看你倒的啥水,我怎么洗脸啊。”
“你不洗我洗。”江弦撩着上面那层干净的水洗脸,攥着香皂骨碌碌滑转。
昨儿拖着江珂鏖战一夜,【象棋】的收集进度到了(33/100)。
并且暂时发现3条获取灵感的规则。
[1.必须亲身参与,才能获取灵感。
2.蒙头闭门造车不行,得与人产生交互。
3.敷衍、不用心的不算,全身心沉浸于事件当中才行。]
擦干净脸上的水珠,手指头伸他妈的百雀羚里一沾,往两颊、鼻尖各点一撮,最后大力抹匀。
扭头一看,江珂又躺他床上睡着了,捏了捏她腮帮子,手感真特么爽。
这丫头气醒了,江弦躲她几拳,拖上家里锹镐,顺手把象棋装进军绿色挎包,骑车出了门,瞅着跟关公骑赤兔单刀赴会似的。
今儿还有街道劳动服务站安排的那单短期劳务,地方不远,他骑着车子往琉璃厂走,穿过去,奔前门,很快看见一排“火柴盒子”。
离近了,看见拉的一条条红彤彤的标语:‘抓纲治国举红旗,十里长街立新功’、‘拼命大干四个月,三十七栋全矗起’...
这便是前三门住宅楼,首次在京城建造的高层板式住宅楼和高层塔式住宅楼,这年头,这地儿是全京城的骄傲。
“定额记件,一個工一块八角四分,谁先干完活儿谁先走。”统建办的工作人员吩咐一嘴。
统建办全称叫“京城建委统建办公室”,成立时间不长,简单点说,就是专门负责建房,因为在王府井一临时工棚办公,北边就一公共厕所,所以大家都戏称其为“厕所”。
江弦不嫌累,干这活儿,跟在农村修路、挖河、刨粪、打冻方比,算不上什么。
他年轻力壮的,不怵头也不力巴,扛起锹镐,趁这会儿天还凉快,一气猛干,还不到晌午头呢,就完活儿了。
大家都是刚返城的知青,凑一块歇息时候,很容易就唠上了嗑。
“你打哪儿回来的?”
“北大荒。”
“东北?那儿日子不容易吧。”
“老难捱了,咱也是太老实,其实刚下乡的第一个冬天,就有人开始走了,我记得我认识的有个京剧世家出身的,叫迟重瑞,人走的军区文工团特招,那孙子乐的,在宿舍唱了一宿,给他丫美的...”
哟呵。
江弦耳朵一动。
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唐玄奘也叛变革命。
“同志,下盘象棋不?”江弦凑上前,捂着挎包招呼一声。
“有棋?”
“我今儿来时候专门带了一副。”
“那来呗。”一头发乱的像鸟窝的中年大叔撸起袖子,看起来颇有兴致。
江弦便把棋盒从包里取出,将棋盘在平整处摆开,再寻几块水泥疙瘩压住四角,抬头问句。
“你先还是我先?”
“伱帅你先。”
“行。”
江弦拈起炮,往当头上一移。
“炮二平五,当头炮,老开局。”臧国柱很老练的跳马,“见过左炮封车对当头炮的,有机会给你们摆摆。”
听着这块儿有人下棋,一小会便围来一大搓老爷们,一个个抱着胸脯、背着手心,冲棋盘七嘴八舌、摇头晃脑。
棋过几着,江弦一推棋子,算是认输。
与此同时,脑海中提示再次弹出。
“灵感【象棋】进度+1,目前进度(34/100)”
他脸笑的跟菊花似的。
“厉害厉害,再杀一盘?”
臧国柱皱了皱眉。
嗬,乐啥呢?
第一次见着有人输棋输这么开心。
“这地儿太热了,咱换个地方。”
“去哪?”
晌午太阳烤得慌,一帮人挪去住宅楼,找间二居室毛坯房,钻进大间。
江弦瞥眼房屋四周,这房子着实很有特点,空间逼仄,墙体厚实,厚到极夸张的程度,听说设计时,是直接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
添酒回灯重开宴。
摆开棋盘,码好棋子开杀。
江弦棋下的‘夫子搬家——净是输’。
与此同时,脑海中【象棋】的进度不断+1、+1、+1...
一小会,进度条便来到(43/100)。
那篇未知的短篇小说,也离他越来越近。
江弦浑身舒爽。
这世上大概没有比‘指一堆吃一堆’更爽的事了。
“再来再来。”
他轻舒猿臂,倒反天罡。
“赢这么慢,你会不会下棋?”
......
......
......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88389593792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