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家父是康熙

大司空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14 总字数:626002

摊丁入亩,咱支持。火耗归公,咱也支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咱还是支持。 改土归流,这个必须有。四哥,十三哥是常务副皇帝,我只想当个副皇帝即可! by皇十五子胤禑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01195512545280.html


第一章 我是老十五

www.bok360.cc 

    “请十五爷安!”

    “起吧。”胤禑(音:吴)抬了抬手里的折扇,也没看跪地请安的太监们,昂首走进了永和宫。

    永和宫,是胤禑之养母德妃的居处,前殿是永和宫,后殿是同顺斋。

    德妃既怕冷,又怕热,便一直住在同顺斋的西配殿内。

    刚迈过西配殿的门槛,胤禑就听见了老十四猖狂的咆哮声:“他算哪门子的哥哥?自家的亲舅舅都不认,却认了隆科多那种野舅舅?”

    胤禑不由撇嘴一笑,嘿嘿,这不是兄弟阋墙,又是什么?

    不过,老四和德妃不亲,胤禑也完全可以理解。

    毕竟,从老四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便养在了贵妃佟佳氏的膝下。

    直到十四岁那年,佟佳氏以皇后的身份下葬之后,老四这才从康熙的嘴巴里,知道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他的生母竟是德妃。

    里边的老十四,正在大放厥词的时候,胤禑若是撞见了,实有诸多不便。

    胤禑故意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无云的湛蓝晴空。

    “咣当。”西配殿内,传出了瓷器碎裂的脆响声。

    紧接着,就听见了德妃怒不可遏的喝斥声:“傻库,这可是你汗阿玛御赐的茶盏,整个宫里都有数的好宝贝,你就这么摔了,也不怕吃鞭子么?滚出去……”

    德妃的涵养,在宫里出了名的好,她轻易不得罪任何人,即使是卑微入尘埃的宫女或太监。

    胤禑一听傻库二字,就知道,德妃真的怒了。他赶紧转过身子,让后背侧对着殿门,想避开盛气凌人的老十四。

    “噔噔噔……”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十四的双脚上仿佛装了小马达似的,目中无人的闯出了西配殿。

    胤禑长吁了一口气,刚转过身子,却见站在殿门另一侧的老四,正板着一张阎王脸,目不转睛的盯在他的身上。

    “请四哥安。”胤禑快步走到老四的跟前,屈右膝垂右手,虚空扎了个半千。

    照大清皇族的规矩,在诸皇子之中,除了拜见太子之外,其余的兄弟之间,一律平礼相见。

    若是性格谦和的老五,早就伸臂拦阻了胤禑。

    可是,胤禑扎下半千后,老四却始终没说话。

    咳,这就尴尬了呀,令胤禑左右为难。

    幸好,一旁的小太监苏培盛很机灵,他哈下腰,小心翼翼的提醒老四:“爷,十五爷只怕是来拜见德主儿的?”

    胤禑暗赞苏培盛,这家伙别看蛋蛋被割了,脑子却格外的好使。

    “你我兄弟之间,勿须多礼,起吧。”老四深深的看了眼胤禑,板着脸,毫不客气的教训道,“我听徐师傅说,你的悟性很好,门门功课都很拔尖,唯独字写得不堪入目。嗯,尚需勤学苦练啊!”

    徐师傅就是徐元梦,姓舒穆禄氏,隶于正白旗满洲。

    值得一提的是,徐元梦是清初时期,旗人之中格外金贵的正经进士出身。

    “四哥教训的极是,小弟一定多多练字。”胤禑从小就在德妃的身边长大,他特别清楚,老四好为人师的坏毛病。

    “十五弟,随愚兄一起进去拜见妃母吧。”老四也不管胤禑是个啥想法,径直替他做了主。

    “四哥先请。”胤禑侧过身子,礼让老四先行。

    没办法,谁叫胤禑的亲妈是个汉女,让他从出生开始,就丧失了皇位继承权呢?

    在大清,纵使才华横溢,也不如生对了肚子。

    胤禑的二哥胤礽,刚从赫舍里皇后的肚子里钻出来不久,就被立为了皇太子!

    老四过足了师傅的瘾后,板着脸,冷冰冰的质问胤禑:“你四嫂一直问我,怎么最近没见你到我那里去蹭膳啊?”

    胤禑赶紧陪着笑脸,小心谨慎的解释说:“四哥,十八弟最近身子不大爽利,又不肯乖乖的喝药,小弟我必须去盯着他。”

    老四点点头,神色明显放缓了一些,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为了一声叹息。

    胤禑心里门儿清,老四必定是想到了和他势同水火的亲弟弟老十四了。

    老四是个格外无趣的家伙,不仅沉默寡言,而且,成天板着一副阎王脸,仿佛大家都欠他五万两银子似的。

    在老四的率领下,胤禑跟着一起进了西配殿。

    “主子,四爷和十五爷,一起来了。”殿门前的小宫女,一边主动挑起了门帘,一边大声往里通禀。

    进殿之后,胤禑偷眼一看,嚯,德妃正满面春风的望着老四,仿佛刚才勃然大怒的人,压根就不是她。

    唉,天家人,谁不是储备了好几副面孔的演员呢?

    “臣儿胤禛,请妃母万安!”

    “臣儿胤禑,请德妃母万安!”

    胤禑故意退后半步,跪在了老四的身侧,重重的叩了个响头。

    “都是自己人,起喀吧。”德妃笑眯眯的说,“来人,搬两张凳子来,我们娘儿三个,好好的说说话儿。”

    “嗻。”自有太监小声应了。

    “谢妃母的恩典。”老四领着胤禑一起站直了身子。

    胤禑不动声色的又往后挪了半步,正好将半边身子,藏到了老四的身后。

    咳,人家才是亲母子,胤禑不过是生母位分低微,被康熙硬塞给德妃抚养的外来户罢了。

    不过,宫里宫外的人都知道,德妃并不喜欢刻薄寡恩的老四。

    等太监搬来了凳子后,老四在前,胤禑在后,兄弟两个先后落了座。

    “敢问妃母,头痛病可曾好些?”老四装作很关心的样子,开始询问德妃身上的老毛病。

    “并无大碍!”德妃收敛了笑容,漫不经心的答了。

    “敢问妃母,昨日用膳,可香?”

    “还算香吧。”

    就在胤禑的眼皮子底下,老四和德妃这母子二人,有板有眼的一问一答。

    这哪像亲母子之间的拉家常啊?

    类似眼前这种君臣奏对一般的僵硬场景,胤禑见识得太多了。他下意识的屏住呼吸,把嘴巴闭得死紧,惟恐漏出声音,被殃及池鱼。

    好不容易,熬到老四没词了,德妃这才淡淡的说:“我乏了,跪安吧。”

    “嗻。”

    胤禑跟在老四的身后,出了永和宫的大门,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起初,胤禑以为老四的脾气古怪,和亲妈都处不来。

    后来,根据胤禑的暗中观察,老四只怕是怨恨德妃偏疼老十四,故意想气她吧?

    俗话说的好,疏不间亲!

    再怎么说,德妃和老四都是亲母子,轮不到胤禑这个外人多嘴多舌。

    和老四告别之后,胤禑领着小太监乌林,迈开大步,朝着自己的住处走去。

    在康熙朝,凡是没有开府建牙的皇子,都住在宫里的“阿哥所”里。

    阿哥所,位于乾清宫以北的千秋亭以西,共有五座一进的四合院落。

    这五座院落,统称为乾西五所,自西向东分别为西头所、西二所,一直到西五所。

    胤禑的生母,庶妃王氏,是个妥妥的汉女,由杭州被康熙带回宫里。

    进宫的十余年间,王氏因其祸国殃民的绝美姿容,获得了近乎独宠的地位。她先后替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即:老十五胤禑、老十六胤禄和老十八胤衸。

    比较有趣的是,胤禑和老九胤禟,都住在西三所内。

    老九比胤禑大十岁,兄弟两个的出身、兴趣和爱好都迥然不同,显然不可能一起玩耍。

    因此,胤禑和老九即使住在同一个院落里做邻居,彼此之间也就是表面上的兄友弟恭罢了。

    西三所内,胤禑和老九各占了一排五间房,且东西相对。

    见胤禑回来了,守门的小宫女春喜,隔着老远就挑起门帘,脆声声的往里边禀报,“爷回来了。”

    里头的张嬷嬷闻声赶到了门口,一边蹲身行礼,一边欢喜的说:“爷,也是巧得很,老奴正要使人去找您呢。”

    张嬷嬷,出身于正白旗下汉军包衣,原是胤禑的乳娘之一。

    后来,由于王庶妃在康熙的耳边吹了枕边风,张嬷嬷便成了胤禑身边的精奇嬷嬷。

    精奇嬷嬷,又称教养嬷嬷,负有管教皇子或皇女的重任,其地位绝对不可小觑。

    不客气的说,小时候的胤禑,因为调皮捣蛋,经常挨饿。

    而下令不给胤禑饭吃的人,正是张嬷嬷!

    “嬷嬷,有事?”胤禑一边亲手扶起了张嬷嬷,一边含笑问她。

    张嬷嬷起身后,笑眯眯的说:“爷,再过半个月,就是您的寿辰了,老奴怎么敢忘呢?”

    胤禑一阵恍然,抬起折扇,轻轻的敲打着左手掌心。

    咳,张嬷嬷不说,他还真就忘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康熙四十五年的五月初九,胤禑眼看就满十四岁了。

    按照皇家的惯例,皇子年满十四岁后,就该正式考虑婚配之事了。

    在大清,完全没有自由恋爱结婚之说,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具体到胤禑的身上,嘿嘿,他只能接受康熙的指婚。

    也就是说,他魂穿到胤禑的身上,快满三年了。

    三年前,他还是司局级国企的副总裁。谁曾想,一觉醒来,他却变成了皇十五子胤禑。


第二章 试婚格格

www.bok360.cc 

    进屋之后,张嬷嬷亲自动手,替胤禑宽衣解带,又伺候着他换上了舒爽的绸褂。

    等胤禑坐下喝茶的时候,张嬷嬷小声禀道:“爷,方才,庶妃主子派高嬷嬷过来吩咐老奴,是时候给您安排两个试婚格格,伺候在身边了。庶妃主子说了,您若是有中意的宫女,尽管和高嬷嬷说。”

    胤禑不禁楞住了,过了一会子,这才明白过来,身体开荤的时节到了!

    照宫里的规矩,皇子年满十四岁之后,由内务府挑选两名身家清白且身体健康的宫女,以试婚格格的名义,负责陪床侍寝。

    说白了吧,所谓试婚格格,就是教导皇子精通床第之事的性玩具。

    将来大婚的时候,如果胤禑连怎么欺负女人,都搞不清楚了,那还怎么替皇家开枝散叶呢?

    康熙的儿子们,每天锦衣玉食,肉蛋奶不断,骑射弓马的训练活动,也是常年不辍。

    除了老十一那个倒霉蛋,没顶住风寒袭体,意外丢了性命之外。只要是活过了十一岁的皇子,个个都像是小牛犊一般的健壮无比。

    “嬷嬷,那就有劳您老多多费心了。”胤禑并不在意这些小事儿,索性交给张嬷嬷去办了。

    照宫里的老传统,只要胤禑不死,就有义务给乳娘张嬷嬷养老送终。

    因此,张嬷嬷是胤禑身边,最亲近的下人,没有之一。

    “爷,老奴琢磨着,庶妃主子宫里的秋桐,不仅品貌端庄,而且,知根知底,倒挺合适的。”张嬷嬷顺势推出了王庶妃看中的人选。

    胤禑一听就懂,亲妈想往他的枕边,安插心腹宫女了。

    在宫里,王庶妃,除了没有正式的位分之外,用宠冠六宫来形容,也不足以完全形容康熙对她的宠爱。

    “成。”胤禑心里有数,他即使想反抗,胳膊也扭不过大腿。

    只要,王庶妃在康熙的床上吹了枕边风,胤禑就必须乖乖的就范。

    与其,惹得亲妈不高兴了,不如干脆遂了亲妈的愿。将来,求亲妈帮着办事的时候,也会顺畅得多了。

    张嬷嬷完成了庶妃王氏的嘱托之后,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重新落回到了肚内。

    俗话说的好,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作为下人,张嬷嬷最担心的是,胤禑心里不痛快,和王庶妃暗中叫劲。

    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胤禑身边的下人了。

    胤禑是张嬷嬷从小伺候着长大的,他不喜欢庶妃王氏管得太宽了,张嬷嬷也早就知道了。

    “爷,请恕老奴多嘴,德主儿那边,您也要请了她的示下。”张嬷嬷不愧是宫里的老油条了,考虑问题很周全。

    德妃是胤禑的养母,她若是也想安插人手到胤禑的身边,胤禑只能硬着头皮照办。

    总共就两个试婚格格的名额,正好,亲妈和养母各占其一。

    不过,暂摄六宫事务的德妃,眼里只有老十四那个宝贝疙瘩,完全没心思多管胤禑的闲事。

    她明确表态,由内务府按规矩选人。

    消息传出去之后,张嬷嬷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天下之事,无利谁肯起早?

    此前,阿哥们的试婚格格,哪怕再不得宠,也以侍妾的身份,跟着出宫享清福去了。

    宫规是宫女年满二十八岁后,才可以放出宫去自由婚配。

    实际上,大龄宫女在民间的婚恋市场上,就和现代的“齐天大圣”一般,属于是被彻底嫌弃的对象。

    因为,年龄太大的女子,难产的机率,高得惊人。一尸两命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

    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寻常的旗下人家,并不是个个都有铁杆庄稼。

    在旗民不通婚的大背景之下,旗人家里娶个儿媳妇进门,光是聘礼就要借债。若是,生产的时候,母子双亡了,那岂不是亏大了么?

    实话实说,宫女们想当皇子的试婚格格,背后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

    俗话说的好,母以子贵。

    万一,试婚格格生下了今上的龙孙,后半辈子的好日子,还需要发愁么?

    这日,胤禑下学之后,刚进门,就见张嬷嬷主动凑过来,略带神秘的小声说:“爷,上头已经定了,除了秋桐之外,良主儿宫里的头等宫女盈月,也中了选。”

    良主儿,就是良妃觉禅氏,汉姓为卫氏或魏氏,是老八的生母。

    胤禑摸着下巴,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他不仅年纪小,而且,早早的和大位无缘了,老八为啥要在他的身边安插眼线呢?

    “爷,您恐怕还不知道吧,盈月那丫头,小脸蛋倒还标致,偏偏两条腿太长了,戳在地上,活像两根长甘蔗。”张嬷嬷愤愤不平的大肆吐槽,她觉得腿长的盈月,是个丑类,完全配不上胤禑。

    胤禑撇嘴一笑,我的张嬷嬷啊,爷就喜欢腿长的小美妞啊!

    黄昏时分,胤禑带着小太监乌林,去给亲妈王庶妃请安。

    别看王庶妃已经替康熙生下三个儿子了,迄今为止,她却只是享受庶妃待遇的答应而已。

    这主要是中年以后的康熙,对宠爱的内宫女子,赏钱赏物都很舍得,唯独在位分上格外的吝啬

    所以,胤禑若想尽孝道,就只能给养母德妃请安。

    但是,德妃的眼里只有老十四,她特意吩咐胤禑,每月初一和十五,过去请安即可。

    不过,沾了老十八格外有宠的光,经康熙特许,逢五逢十之日,他们兄弟三人,可以去给王庶妃请安。

    因为位分低微的问题,王庶妃就住在养心殿内的东围房里。

    但是,从东围房出去,走到乾清宫西侧的月华门,全程不足100米的距离。

    不夸张的说,内院六宫之中,唯有王庶妃的住处,距离康熙的寝殿最近。

    进门之后,胤禑抬眼一看,哟,弟弟老十六已经来了,就坐在王庶妃的身旁。

    “孩儿胤禑,请姆妈万安!”胤禑快步上前,跪到了王庶妃的跟前。

    在宫里,皇子私下称呼位分低的亲妈,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讷讷(音:nene)。

    但是,王庶妃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特别喜欢儿子们唤她为:姆妈。

    亲母子之间,血浓于水,只要不是公开场合,胤禑肯定会想方设法的讨得亲妈的欢心。


第三章 哈哈珠子

www.bok360.cc 

    凌晨三更天,天色尚黑之时,“爷,该起了。”还在熟睡中的胤禑,被张嬷嬷轻轻的推醒。

    和往常一样,胤禑翻了个身,又眯瞪了一会子,这才打着哈欠,缓缓从床上坐起。

    张嬷嬷帮胤禑穿衣的时候,昨晚值夜的小宫女春喜,悄无声息的走到门边,轻手轻脚的打开了房门。

    只见,门外的台阶下,站了一排十几个小宫女。

    为首的一名宫女,手里端着一只大铜盆,盆内盛着热气腾腾的洗脸水。

    其后的宫女们,有捧大白帕子的,有捧着漱口杯盏的,有端着茶盏的,还有拿着玉梳的。

    从起床开始,胤禑只需要抬起胳膊而已,就已经穿戴整齐了。

    这时,春喜搬来了一张圆凳,春娇搬来了漱口的木盆。

    胤禑坐到圆凳上,拿起托盘里的翡翠牙刷,蘸着青盐,开始细致的刷牙。

    这种翡翠牙刷,以翡翠为柄,刷头上钻了几十个小孔,里边插满了马鬃毛。

    通常情况下,宫里的各种物件,都归内务府造办处置办。

    为了更好的享乐,康熙又单独下旨,特设了养心殿造办处。

    就工作职能而言,养心殿造办处,类似于御用品研究设计院。而内务府造办处,则是大批量生产的御用百工坊。

    只是,两个造办处要造任何物件,都必须由各自分管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向康熙请旨之后,才敢下料开工。

    胤禑远不如老十八那么得宠,他也比较怕麻烦,便索性求了老五胤祺,由他出翡翠,请五贝勒府的工匠们,帮着造了几把翡翠牙刷。

    在诸多皇子里边,除了太子之外,也就是老大和老三封了郡王,老四、老五、老七和老八都是贝勒。

    自老九以下的皇子们,包括出身高贵的老十在内,都没有爵位。

    洗漱完毕,胤禑按照老习惯,走进净室里,坐到了红漆马桶上,例行解决生理问题。

    刚魂穿过来的时候,胤禑真不习惯他蹲马桶的时候,旁边有个等着帮他擦屁股的宫女。

    不过,时间一长,胤禑也就心安理得了。

    特权这玩意,只要真正享受过了,几乎没人舍得主动放弃!

    浑身轻松后,胤禑用宫里特制的檀香皂,把手洗干净了。

    春喜见状,赶紧将手里的托盘,高高的举到胤禑的手边。

    胤禑习以为常的抬手拿起托盘里的大白帕子,在手里反覆了几次,把湿手变成了干手。

    等胤禑在炕桌边落座之后,抬眼就见精致的珐琅茶盏,已经摆到了炕桌的右上角,这是他惯拿的位置。

    趁胤禑喝茶的机会,张嬷嬷蹲身道:“爷,太平饽饽已经取来了。“

    胤禑哑然一笑,他今天蹲马桶的时候有些走神,耽误了一些时间。

    张嬷嬷这是变相暗示他,我的爷,时辰不早了,该去上学了呀!

    太平饽饽是宫里的叫法,京里的民间一般唤作是馄饨。

    朝中的大臣们,在进宫早朝之前,没人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因为,面君的时候,谁敢说肚子疼,想上茅房?

    皇子们就不同了。

    在乾清门左侧的尚书房里,从九岁的老十七,到二十几岁的老九,都坐在同一个课堂上。

    若是,老十七因为年龄小,抑制不住的尿了裤子,丢的肯定是康熙的脸。

    所以,尚书房里读书的皇子们,每半个时辰,允许课间休息一刻钟。

    胤禑已经是半大的小伙子了,连汤带水的吃馄饨,也不怕尿裤子的出丑。

    羊肉馅的馄饨,搭配上熬了十几个时辰的老鸡汤,胤禑吃得格外的香甜。

    美中不足的是,宫里和宫外,都没有看见辣椒的踪影。

    这对于无辣不欢的胤禑来说,甚是遗憾啊!

    不过,以胤禑的地位,只要他有心,依旧顺利找到了辣椒的弱化版替代品,茱萸油。

    在宫里,膳房分为很多种,比如说,乾清宫御膳房、宁寿宫御膳房、内膳房、外膳房等等。

    除了住在乾清宫里的老十八之外,住在阿哥所里的所有皇子们,均由“皇子饭房”负责提供膳食。

    皇子饭房,只供应早晚两顿膳。其中,早膳的时间,定在康熙的“御门听政”之后。

    中途若是饿了,根本吃不完的瓜果或是各种饽饽,足以让胤禑垫饥。

    一切收拾停当后,胤禑出门来到院中,迎面就见一名苏拉小太监,已经跪到了马镫前。

    胤禑踩着苏拉小太监的背,顺利的骑到了马背上,带着乌林等几个贴身的小太监,去尚书房读书。

    在乾清宫西侧的内务府门前,胤禑即使是皇子,也必须下马步行。

    隆宗门前的右侧,胤禑的哈哈珠子玉柱,正翘首以待。

    玉柱是一等侍卫隆科多的次子,其生母是李四儿。

    照道理说,生母分别伺候过翁婿二人的玉柱,并无资格担任胤禑的哈哈珠子。

    可是,架不住康熙对表弟隆科多的格外恩宠,玉柱便从诸多的备选八旗子弟中,脱颖而出了。

    照规矩,在皇子身边随时听候差遣的八旗勋贵子弟,都被称为“哈哈珠子”。

    “请爷大安。”玉柱快步上前,十分机灵的在道旁给胤禑扎千请了安。

    “起吧。”胤禑没看玉柱,径直往隆宗门里走去。

    玉柱起身后,从乌林的手里接过沉甸甸的书袋和文具匣,一溜小跑的跟上了胤禑的步伐。

    胤禑迈下台阶的时候,却见大学士马齐被两个带刀侍卫拦在一旁,正仔仔细细的上下搜身。

    进宫搜身的待遇,即使贵为世袭罔替的亲王,也不可避免。

    但是,皇子们若被当众搜身,那就太过丢脸了,大大的有损皇家的威严。

    不过,在砖制的社会,皇帝为了保障个人的安全,总有变通的方法。

    不能在公开场合下搜皇子的身,却丝毫也不影响,皇子在侍卫房里更衣时,跟前站着虎视眈眈的带刀侍卫们。

    胤禑走进尚书房的时候,迎面就见,坐在书桌前的老十三,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唉,卯时初刻(凌晨五点一刻),就要来尚书房读书,不是一般的辛苦啊!

    为了避免大声喧哗,惊动了皇帝,在尚书房里,皇子之间不须彼此见礼,直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即可。

    胤禑坐到了自己的书桌前,玉柱哈着腰,将他常用的文房四宝和书籍,逐一搁到了桌上。

    等玉柱退下后,胤禑顺手拿起《资治通鉴》的《魏纪·卷九》,翻到了书签处,静静的开始阅读。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0119551254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