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大汉有活爹

长夜天高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1612234

我叫霍海,咱哥霍去病,咱弟霍光。他俩霍氏双壁,咱仨帝国三害!穿越了还当上班狗? 霍二爷为了逃班,和武帝斗智斗勇,开始整活……于是,大汉子民喜提大爹,勋贵大儒喜迎活爹! 不过好消息是,科学迎来了科学之父,文学迎来了文学之父,经济学迎来了繁荣之负,而大汉迎来了大汉之父。 《霍子》小故事一则:【太史公司马迁被霍子追债,气急,以史笔刀之,一日霍子故意偶遇太史公,粗口之:既然孙膑受玥刑失去髌骨称孙膑,那你不该叫太史公应该叫司马雀才对呀! 太史公气急大疾,卧床月余。】霍海0.o:“?这是能写书上的?大家都混成圣人了,怎么我的言论画风不一样,全是黑料?谁写的??”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03834904166400.html


第一章 管不住裤腰带

www.bok360.cc 

    “霍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爹的儿子,没有尽孝,如今想要尽孝,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去病只能回长安为国尽忠罢,这次前来,想要带二弟入长安,保举他做官……男儿志在庙堂,想来爹应该能理解吧?”

    身穿昂贵甲胄,英武挺拔的青年确实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和眼前的父亲相处。

    说话的是霍去病,听这话的是他爹霍仲孺,窗后偷听的是霍海和霍光。

    霍海对汉朝历史不熟悉,但营销号看了不少,知道接下来应该是霍仲孺这个当爹的啪叽跪在地上,给霍去病这个当儿子的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简单,二十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霍仲孺和卫少儿私定终身,生下一子。

    当初霍仲孺和卫少儿说好了他回家去筹备,事成之后到长安接卫少儿回家,娶卫少儿为妻。但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霍仲孺没来。

    霍去病却被当今天子刘彻接入皇宫养大,后又远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封冠军侯,拜骠骑将军!

    年初,霍去病出征时,被地方官带到了这里,和生父霍仲孺相认。

    当时霍去病很想抽他爹,毕竟他爹不守承诺没有回去娶卫少儿,导致霍去病自己成了没爹的孩子。

    但,霍去病毕竟是汉武帝养大的,孝道念头深入骨髓,最终原谅了霍仲孺,还给霍仲孺置办房地产田产,购买奴仆女仆,让霍仲孺过上了当地首富的日子。

    此次出征,霍去病纵横大漠,又是立下赫赫战功。

    但一路上,霍去病都在想一件事情,自己弟弟霍光已经十四岁了,如果再在这里消磨下去,恐怕难以出人头地,自己给他再多钱财,等自己无了,霍家也没法保得住。

    而且自己又发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如把弟弟带去长安培养,也保住霍家一定有后。

    有自己在有自己的军功在,无论出了什么幺蛾子,霍家血脉必定且一定能保留。

    所以,霍去病回程又回到了家里,当着霍仲孺的面儿,提出了要带弟弟入长安为官。

    此时,霍仲孺低下了头:“这个……这个……”

    看霍仲孺作态,霍去病顿感不妙,难道霍光出事了?

    “怎么?出了什么变故?”

    霍仲孺尬笑:“变故倒是没有,出了一点点小插曲。”

    霍去病疑惑:“插曲?这词什么意思?”

    霍仲孺组织了一下语言:“现在……你又多了个弟弟。”

    听到有个新弟弟了,霍去病挺开心,笑了起来:“年初看到小娘还没有身孕的痕迹,没想到没几个月又有个弟弟,爹你放心,等三弟长大,我再带他入朝为官。”

    听了霍去病的话,霍仲孺更尴尬了:“这个……理论上讲,霍光才是你三弟。”

    霍去病歪头:“???”

    霍仲孺尬笑:“当初我答应你娘要回回一趟老家,然后再去长安娶她,但路上遇到了山匪,钱财尽失,没能再去长安。”

    “幸而那时候得到一名美丽的女子相救,后来就……将军远征匈奴后,您的二弟霍海找上门来啦。”

    霍仲孺无论怎么狡辩,霍去病都想用鞭子抽他!

    上回霍仲孺说他不是主观上想始乱终弃的,是天灾人祸让他没法赶往长安。

    现在看来,他特么就是管不住裤腰带!

    他从长安回平阳县到放弃再去长安之间这才几个月?又私定终身了一次,始乱终弃了一次,我又多了个二弟是吧?

    不过,霍去病什么气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确定不会再来个插队的让霍光变成老四了吧?”

    霍仲孺急忙发誓:“没了,我发誓,真没了!!!”

    霍去病思索了起来。

    说实话,霍去病要带霍光去长安,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自己在长安没有真正的亲族,需要一个更亲近的血亲。

    第二,霍家需要传承,只有去了长安,才能在这世道立足。

    第三,不想霍光跟霍仲孺学坏。

    现在,又冒出个二弟来?

    霍去病:这二弟比起三弟还真是和我更像,和我一样从小没爹。

    想了一下,决定把两个弟弟都带走。

    不日。

    霍去病全军启程,一个叔叔辈的副将私下询问:“将军,不留个弟弟在家给你的老父亲养老?”

    霍去病策马:“都没人给我养小,我给他养老?就凭他干的事儿,我给他这么多钱置办那么多房产地产,还没抽他,陛下不给我举孝廉真说不过去!驾!”

    ……

    三个月时间匆匆过去。

    霍海坐在马车里,脸色阴郁。

    自从穿越以来,霍海就发现自己生了个天胡开局。

    虽然亲娘没了,但自己却成了霍仲孺的私生子。

    本来,这身体应该就死在这个春天的,但霍海却穿越而来,成为了这具身体的主人。

    融汇记忆后,霍海发现自己居然是霍仲孺的私生子,是霍去病的弟弟。

    前身不好意思去找霍仲孺,霍海可没任何犹豫,直接找上了霍仲孺。

    如果是三个月前,霍仲孺保准把霍海赶出去,毕竟霍仲孺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无凭无据,就认个儿子?就算明知道是亲生的,该不认也不认。

    但,霍仲孺现在发达了,所以有了另外的心思。

    霍仲孺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平阳县的县官和他称兄道弟喝大酒时,提到霍去病有意要带霍光入朝廷。

    霍仲孺担心没人养老,于是想到把霍海收下,到时候让霍去病二选一。

    留下那个,就给自己养老。

    没想到,霍去病‘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全都要。’

    当两个弟弟的哥哥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选?什么你说这样你膝前就没儿子了?我小时候摇篮外还没爹呢!

    就这样,霍海、霍光兄弟俩搭上了通往长安的直达车。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直达车也有调头的时候。

    霍去病往长安进发时,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匈奴伊稚斜单于恼怒于浑邪王多次的败绩,于是想将其召至单于庭而后诛杀。浑邪王得讯,马上联合休屠王等筹划投降汉朝事宜,并遣使告知汉廷。

    咱伟大的皇帝陛下得到消息后,担心是诈降,于是一道圣旨让霍去病率大军去迎接浑邪王。什么诈降不诈降的,只要有霍去病在,那就是真投降。

    反正不投降,就给它打到投降。

    所以,幻想着做纨绔子弟的霍海,被迫跟着大军来到北方,军训了仨月。

    事实上,还真让伟大的皇帝陛下猜对了。

    霍去病带着霍光、霍海和大军一路又北上,到了浑邪王大营附近,结果浑邪王麾下‘部分人’不愿意投降,密谋逃跑。

    霍去病带人冲入营帐,先是把浑邪王给‘关照’好,然后斩杀了八千企图逃跑的匈奴军士,就这场变乱中休屠王他们也死在了其中。

    这下浑邪王独木难支,面度屠刀,无论是真降还是诈降,都不重要了,反正没有余地了。

    而霍去病在拿下他们后,就要单独送浑邪王入长安,然后再回军中,再带其投降的部下四万余人归汉。

    不懂汉朝历史的霍海,还以为自己跟大哥霍去病走了,就能到长安当纨绔子弟了。

    没想到又到北方溜了一圈,本来就不太富裕的身子骨就瘦,现在又黑又瘦了。

    不过霍海还是跟霍去病提了一嘴:“伟大的陛下怎么可能被诈呢。”

    这几个月,霍去病已经熟悉霍海的作风了,又懒又滑头,但是对很多事情的判断还是很靠谱的。

    自己仔细一想,的确,皇帝陛下完美无缺,怎么能被诈呢,这次的确不是诈,写奏疏注意点,起码能换回来两千户封邑,给陛下整开心了,保不齐给霍海霍光搞个爵位。

    “二弟放心,浑邪王是真降,只是他的有些部下不愿意降而已,我会让写军情奏报的人如实记载的。”

    很快,军报递了上去,霍去病带三百人加浑邪王以及其他匈奴高层的子女家眷,还有霍海霍光兄弟二人,率先向长安出发。


第二章 条条大路通长安

www.bok360.cc 

    长安,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来到这里,霍海终于舒心了,一日不到长安,什么时候死外面儿了,都说不准。

    马车经过外宫门,窗口边上,霍光看着巨大的瓮城,有点忐忑不安,拉了拉霍海的袖子:“咱们……真的要去皇宫赴宴吗?”

    在被霍去病带走前,霍海霍光已经住在一个屋里熟悉了三个月,霍海毫不客气带做事儿一丝不苟的霍光见识过喝花酒的架势,虽然啥都没干。

    如今又是一起北上三个月打匈奴。

    那叫一个一起扛过枪。

    当时霍去病让两个弟弟一人亲自捅了十个假投降的匈奴人。

    要不说霍去病的亲兵升级快呢,三年从小兵升到校尉,比李广的儿子职务都高。那亲兵统领,当时就带人摁住一群叛逃的匈奴人,呼唤着霍海霍光去收人头。

    所以两人还真一起扛过枪。

    就算刨除亲兄弟的血脉之外,霍海也是霍光现在眼下最熟悉的人了。

    霍海吊儿郎当:“你怕个球,该学的你都学了,你一会儿就全都照做,保准今晚你能弄个官儿当当。”

    在出发之前,大哥就说了一切不要怕,稳重是第一位的。

    现在二哥又说怕个球。

    那的确没啥好怕的了。

    到了停马车的地方,霍海下车,第一次看到了汉宫。

    这座比两千年后紫禁城还要巨大的宫殿,就在眼前。

    那高耸的楼阁,特殊的汉阙汉碑,还有亭台楼阁,以及更偏硬朗的更有棱角更大气的宫殿群,让霍海感觉到有点窒息。

    这就是以后小爷在长安跋扈的后盾了吗?

    真硬啊!

    霍光此时还在低声念叨一步应该走多远,霍海已经迈着六情不认的步伐往前走了。

    宫里的太监,霍去病的偏将,原本的匈奴王现在的轻车校尉高不识,都是上前:“二爷,二爷!慢着点!”

    霍海哪会慢点?只会更快!他此时那叫一个豪情万丈!

    只要大哥霍去病,不暴毙。三弟霍光命运不改变。我这个霍家老二,就能在这片天空下肆无忌惮!

    这次北上三个月,虽然青霉素还是没头绪,但是高度蒸馏酒已经被自己搞出来了,接下来自己应该还有四年搞出青霉素。

    只要青霉素出来,就彻底躺平了,并且是在金山上躺平!

    美滋滋!

    霍海大摇大摆的被太监引到了偏殿。

    现在汉武帝刘彻一要接见干了三十六国大胜归来的爱将,二要接见降臣浑邪王,当然是要在主殿开宴的,霍海霍光再是霍去病的弟弟,也得等正事儿之后才能得到接见。

    霍海倒是对闻名遐迩的汉武大帝非常好奇,好奇汉武大帝到底长得像陈报国还是长得像黄小明。

    餐食很快就上齐了。

    又是牛肉又是羊肉,其实都是这次大胜后送到长安来的,不过长安的厨子那毕竟比军营的厨子煮饭香。

    除了牛羊肉,还有鸡汤。

    这几个月,霍海牛羊肉是吃够了,但是好久没吃鸡了,食指大动:“鸡!可惜不是烤鸡,如果是烤鸡就完美了!”

    偏殿本来人也不多,就是无官职的陪同人员,除了霍家两兄弟,就是匈奴降的那一群王的家眷小孩。

    其中有几个人和霍海几人一起千里迢迢来长安,早就互相熟悉了。

    金日磾听到霍海说喜欢吃鸡,立刻起身,端着鸡汤走向了霍海。

    窗外,一群人站在这儿,霍去病脸都绿了,想要出声。

    刘彻举起手,示意霍去病别说话。

    霍海笑嘻嘻的收下金日磾端来的瓦罐鸡汤,然后:“你孝敬的鸡汤,我就收下啦,但是有了鸡汤,这牛肉就吃不完了,怎么办呢?”

    金日磾什么人?后来四大辅臣之一,大汉重臣的苗子,能不明白?当即开口:“二爷,咱喜欢吃牛肉,这牛肉我花钱买下。”

    霍海满意的收下了足足有这块牛肉市价三倍的三铢钱,然后才把牛肉递给了金日磾。

    “我虽然收了市价的三倍价钱,但是你也不亏,这毕竟是伟大的皇帝陛下御赐的牛肉,这是天大的恩赐,本来是要比外面的牛肉贵百倍的,咱们谁跟谁,关系好,才三倍卖给你的。”

    金日磾急忙点头:“是是是!”

    此时,窗外,一些大臣已经被逗笑了。

    好家伙,冠军侯的弟弟,整个一土匪加奸商!

    刘彻却挑眉:朕这么年轻的时候不一定有此子这么会盘剥……会收税。

    金日磾拿到牛肉,也没有回座位,而是直接跪坐在了霍海的桌案前:“二爷,老听你说去长安去长安的,现在已经到了长安,能告诉我们你为啥这么想来长安吗?”

    霍海喝了一口汤,美滋滋,心情大好,所以才开口教导:“长安当然好,长安是世界的中心,你应该很清楚,你贵为匈奴贵族,乃是匈奴王世子,你父王驰骋草原,却说死就死了。”

    “而在长安,任何一个城门小吏,任何一个平民百姓,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死去。”

    “这是其一。”

    “其二,你在草原上吃不到的小米,在其他郡县没多少人吃得起的精选小米和灰面(面粉),在这里只是普通的食物。你喝不到的美酒,其他郡县人买不起的美酒,在这里,只是最低劣的酒。”

    “你出生在草原,就算你再怎么大富大贵,你的儿子出生后也有可能只是个朝不保夕疲于奔命的小兵,甚至可能沦为奴隶。”

    “你生在长安,就算是奴隶的后人,都天生比草原上的贵族安全,你看看,长安最普通的太监都细皮嫩肉的,你再看看你自己。”

    金日磾听完,心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可惜霍去病生晚了,霍去病早生二十年,自己的父王就不会死在草原上了,也许父王就已经到了长安,自己生来就在长安。

    金日磾叹息:“长安真好啊,终于到长安了,不过人人都应该很想来长安吧?”

    霍海拿起一只大鸡腿,直接坐在地上,左腿撑起来,右手肘斜撑在桌案上:“条条大路通长安。”

    “当兵,可以升迁到长安,做官可以升官到长安,当孝子可以举孝廉到长安,读书,可以当博士弟子到长安,你看,当匈奴人也可以做降臣到长安。”

    “咱们这种进长安的方法是最靠谱的,靠关系进长安,金日磾你小子是真倒霉啊,要是最终到长安的不是浑邪王,而是你爹休屠王,你至少是个列侯之子。现在你最多能当个养马的。”

    不少大臣若有所思,像什么举孝廉太学博士弟子这些都是近两年的政策,霍家这小子对这些这么了解?

    一旁,浑邪王不知道想些什么,眼睛微眯。

    不过他刚做出这个动作,霍去病立刻转头看了他一眼,浑邪王整个灵魂都升天了,一个摆子,急忙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此时一个匈奴国相家的孩子喝了几杯美酒,开始晕乎乎的了,询问:“二爷,你说这么多路可以来长安,但是长安虽然巨大,却也是固定大小,总不能无限装下要来的所有人吧?要是挤不进来了怎么办?”

    霍海想起了后世的故事笑了起来:“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可轻松多了。”

    “咱大汉太学,应该只招收五十个博士弟子吧?那个写赋极其厉害的司马相如,以前还是花钱买官进的长安,搁在今天他能省不少。”

    “但这太学博士弟子他们也就五十个人,能当官的寥寥无几。”

    “咱高祖那才叫牛哔,带着十万人打进的咸阳,自己修了个长安,十万人,啧啧,个个有官当。”

    这一席话,当笑谈听,那就是笑谈,认真的听,那就是世界的本质被剖析了出来。

    这话和‘彼可取而代之’有啥区别?纯纯为彼可取而代之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是没有喊出要代之罢了。

    窗外,一群听得懂的人,噤若寒蝉。

    唯有霍去病看了一眼刘彻深思的表情,张口大喝:“放肆!来人,把霍海给我提出来!”

    不能让他说了,这个平时挺机灵的小王八羔子,怎么选在今天这种场合说这种话?

    屋里,霍海微微一笑:武帝陛下,你该不会给我这种说出这种话来的人安排官当了吧?这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小爷当定了。


第三章 委以重任?

www.bok360.cc 

    年仅十四岁的霍光,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政治天赋。

    在他大哥大喝让人把他二哥提出去的时候,霍光闷头吃着羊肉,就一个字,稳,稳坐钓鱼台。

    霍光现在还缺历练,不知道他二哥在搞什么,也不知道他大哥在搞什么,反正他知道自己该搞什么。

    而金日磾等人,就傻了。

    太监在旁边提醒:“中间那位是陛下!”

    金日磾按照草原上的礼节,单手抚胸,单膝跪了下去。

    此时,刘彻笑眯眯的把双手背在背后,并没有理会被提出来的霍海,而是看向了金日磾:“你是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儿子?”

    金日磾抬头确定是在跟自己说话后,低头:“陛下,臣现在是大汉的臣民!”

    浑邪王等人很是满意:看,咱们匈奴人觉悟就是高。

    武帝笑眯眯:“霍家这小子说你只能当养马的,他凭什么这么说,你跟朕说你想干什么,你想干什么朕就让你去干什么。”

    这明显是开玩笑了,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刚上位的丞相李蔡一看,就知道武帝是要把霍海这小子说的话当屁放了,毕竟一小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

    武帝已经给这事儿定调了,其他人就别没有眼力价了,李蔡回头瞥了一眼自己的人,示意都闭嘴。

    金日磾低头:“回陛下,臣在草原长大,除了养马之外,就会养牛养羊,等臣再长个两岁能帮陛下打仗,现在……养马是个好差事。”

    金日磾很清楚,自己本来是没资格到这里吃饭的,哪怕自己是休屠王的儿子又怎么样?

    骠骑将军麾下的原匈奴王降将都有一打。

    自己无非就是做了霍家二位爷的玩伴,才有资格混到皇宫来吃饭来了。

    所以直接咬定,自己就能养马,干不了别的。

    这是多乖巧多听话的部下?金日磾要是哪个将军的麾下,这将军可算完蛋了,肯定被武帝记住,但是他就一小孩,跟霍海混,武帝也就无所谓了。

    笑了笑,刘彻:“行,不过不知道我这汉宫的马,和草原上的马是不是一样养,这样,你跟马监一起养马,要是做得好,一个月后朕许你当新马监。”

    说着武帝回头:“安排一下,另外这小子年龄这么小,应该好好读读书,给他找个老师。”

    李蔡急忙:“是,陛下!”

    有金日磾这么个插曲在,大家就没有一直思虑霍海那恐怖的言论了,现在气氛也没那么压抑。

    武帝转过头来看着霍海:“你是霍家的老二吧?骠骑将军上书给你求官,你想做什么啊?”

    霍海低头:“陛下,草民哪儿能当官啊,我哪是那块料?”

    霍去病狐疑,霍海这小子搞什么?

    有大臣在后面高声:“霍家的种好啊,你大哥战功赫赫,你就算只有十之一二,那也是百年来数得上号的大将之材啊。”

    霍去病都还没出声呢,霍海直接如弹簧一样蹦了起来:“胡说,你这就不懂了!”

    霍海大声:“我爹乃是平阳县人,平阳县你们知道吗?上古尧都,那自然是人杰地灵。”

    “我爹在平阳宝地养精蓄锐十几年,又遇到了我大母,大母乃是皇亲,染上了龙凤贵气,这父精母血,才生了我大哥,我大哥自然是人中之杰。后来我爹又回到平阳养精蓄锐几年,才生下我弟弟霍光,霍光这家伙虽然没有染上龙凤贵气,但自然也沾上了上古尧都人杰地灵的根子。”

    霍海一边说,一边似乎被深秋的风冷到了,双手揣进袖子里,一边抖腿:“就我霍海,生我时我爹那精华已经播撒没了,又是是我爹搁外面生的,沾的全是倒霉气。所以我大哥是将才帅才,我三弟是个当文官的好苗子,而我就不同了,我是废材。”

    “有时候我也觉得可惜,我怎么就没能继承到咱老家宝地的风水精华,这辈子注定只能当个平民咯!”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这家伙说话,又是养精蓄锐,又是根子的,还父精母血,这像小孩说话吗?

    话说回来,霍仲孺这家伙跟人私通一次不够,还私通第二个,这霍家老二是真把霍家老二给继承了啊!

    整个一流氓。

    霍海为自己的机智感到非常满意。

    伟大的皇帝陛下,你把我当小孩,我这就告诉你我就一流氓,什么小孩,你想多了!

    我现在跟你们斯文呢,你再逼我我就开始讲相声了啊!

    汉武帝听完却觉得眼前这小子这风格有点熟悉,似乎自己家谱里似乎有一位也是这种模样的。

    旁边的李蔡什么人精,此时看着武帝憋笑。

    这小子但凡不姓霍,而是姓刘,我高低得夸他一句颇有高祖遗风。

    此时武帝不只是在看霍海一人,而是也在看霍光。

    一开始,门打开,霍去病的偏将进去提人时,霍光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低头吃羊肉。

    但是当金日磾称陛下时,霍光就放下一切东西整理好衣物,转身站直了候着了。

    不该听的一句不听,听到了之后,一切按礼数做。

    这半晌了,他就这么端正的站着,连手指头、头发丝儿,都没动一下。

    霍家两个小子,一个活脱脱的流氓,一个个乖乖仔乖成这样?

    武帝看在眼里,嘴角上翘,已经知道霍海想要干什么了。

    这小子分明是不想入仕。

    别人求着来当官,你搁这儿演傻子是吧?

    “霍海,你这般不学无术,朕也不怪你,毕竟你父亲也没读过书。不过你大哥是朕一手带大的,你小子的教育朕也不能丢,朕给金日磾找了个老师,也得给你找一个。”

    “你有没有想要拜师的人选啊?满朝大臣,满城学士,你想选谁都可以。”

    霍海还真有,抬起头,非常严肃:“陛下,给我找老师吗?司马相如可以吗?!”

    霍海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自己需要安静一点的环境,研究青霉素,司马相如现在应该是孝文园令,在给文帝守陵墓,那边安静。

    第二就是,司马相如应该没两年可以活了,自己过去后过不了多久,就是这一脉的独苗了,也不会有人管着自己。

    而武帝听到这个答案,懵了。

    本来武帝是想将霍海一军,让霍海明白你那点小心思本帝都知道。

    但霍海真提出了人选,而且还是司马相如,这就让刘彻陷入了回忆中。

    刘彻是个喜欢文学的人,一次偶然读到《子虚赋》为之神往,只恨没跟作者生在同代,不能交谈。

    结果下面的人回复,作者活着啊我老乡啊,要招来瞧瞧吗?

    原来,作者是司马相如,是前代太学的博士弟子,写子虚赋是为了规劝梁王的,但梁王不听,后来司马相如就回成都去了。

    而那次召见后,司马相如又写了《上林赋》并且得到了武帝赏识,之后担任中郎将,回蜀地统筹军务,开山修路,笼络土司,助力夜郎战事。

    司马相如也是有本事的人,居然把那么复杂的情况理的清清楚楚,完成了任务。

    如果没有意外,那司马相如现在应该是高官才对。

    但,那时候有人告发司马相如贪污,并且还有证据。

    武帝再怎么爱才,也只能罢官,就算后面再复起司马相如,也没有重用过。

    事实上武帝知道司马相如是被诬陷的,司马相如的岳父是富庶的成都的首富,两夫妻却是私奔成婚的,自己做买卖为生。

    吃苦对司马相如来说并不陌生。

    而后司马相如岳父又原谅了他们,赠与了他们大笔钱财,司马相如不缺钱,怎么会去贪污?

    这种人又怎么会受贿贪污?朝堂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但武帝又觉得司马相如虽然有本事,但性格实在是不适合官场,所以才把他派去守墓,躲开朝堂纷争,让他安心治学写辞赋,顺便也在那边盯着点茂陵的修建进度。

    因为司马相如贪污是证据确凿,所以朝中人害怕被牵连,也很少有人提他。

    如今时隔多年又听到这个名字,武帝不由唏嘘。

    不过,武帝乐呵:“你一边表现的不学无术,一边又如此欣赏崇拜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霍海心中咯噔一下,糟糕,光想着有利条件,忘了有坑了。

    不过霍海脑子极快,眼珠子一转,面露疑惑:“什么辞赋大家?我听人说司马相如搞钱有一手,泡妞更是厉害,准备跟他学学!这个我真想学!”

    武帝一听,气的瞪眼:“好好好,朕就请司马相如为你师,但你在写出让朕觉得合格的辞赋之前,不准踏出茂陵半步!”

    小崽子,我让你演。

    霍海脖子一缩:“啊???”

    武帝板着脸:“怎么,你敢抗旨?”

    霍海感觉后勃颈凉飕飕的,脖子一缩:“呃~遵旨……”

    草,玩儿脱了……

    ……

    茂陵,司马相如整个人都要裂开了。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试问长安城谁人不知?

    但年纪大了相看两厌,数字诗和诀别诗的事情又搞的长安好事之人人人皆知。

    本来司马相如是后悔了,想要退婚不再娶的。

    哪知道……卓文君这时候死了。

    司马相如又没有个儿子,这个时候续弦有可能得子的,于是被人劝说娶了新妻。

    司马相如又是埋老婆又是娶新妻的,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是被骂,就当缩头乌龟,大丈夫做都做了被骂就被骂吧。”

    反正不在乎了。

    今天,正在挖年前最后一波野菜的司马相如,听到手下说起皇宫里的事情,说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海,要跟他司马相如学泡妞和贪财。

    白发苍苍的司马相如怒从心中起,抄起锄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欺人太甚!!!只有他姓霍的提得动剑是吧?老夫以前也是当过中郎将的!!!”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03834904166400.html